DNS安全:漏洞、攻击与防护策略
1. DNS基础与通信机制
1.1 DNS通信协议
DNS通信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简单的DNS名称查询和响应(<512字节)作为UDP数据报处理;DNS消息(>512字节)和DNS区域传输通过TCP端口53进行。由于边界防火墙和访问控制设备通常配置为支持出站TCP和UDP端口53以进行互联网名称解析,恶意代码(如特洛伊木马和后门)常利用DNS分配的端口与黑客“代理”进行通信。
1.2 DNS数据包字段
DNS数据包包含多个字段,黑客会操纵这些字段进行攻击。以下是部分关键字段及其黑客利用方式:
| 字段 | 描述 | 黑客利用方式 |
| — | — | — |
| DNS ID | 16位标识符,用于服务器跟踪DNS会话 | 伪造该ID以进行DNS欺骗攻击;早期版本DNS生成的ID易被预测,更易受攻击 |
| QR (Query Response), OPCODE | 指定消息是查询(0)还是响应(1)以及查询类型 | 在多种DNS攻击中被复制,如DNS欺骗、缓存投毒和拒绝服务攻击 |
| AA (Authoritative Answer) | 指定响应是否为权威答案(仅在响应中有效) | 在DNS欺骗或缓存投毒攻击中被伪造,以伪装成权威名称服务器 |
| QDCOUNT, ANCOUNT, NSCOUNT, ARCOUNT | 16位整数,指示DNS数据包中问题、答案、名称服务器和附加数据部分的条目数 | 在多种DNS攻击中被重构 |
| QNAME, QTYPE, QCLASS | 与问题相关的域名、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7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