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1. 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与教育变革需求
人工智能的概念诞生于1956年,此后其技术发展与学科应用历经起伏。自2006年起,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模型在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领域取得巨大成功,识别精度大幅提升,引发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2017年7月,中国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三步发展目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器网络、脑科学等新技术和理论的推动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驱动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加速,成为国际竞争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引擎。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考虑教育、医疗、安全等领域的迫切需求,为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高质量服务。智能教育的概念应运而生,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教育改革,包括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育体系。
全球许多国家都发布了相关政策和报告,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例如,2016年美国相继发布《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斯坦福大学发布《2030年的人工智能与生活》;培生集团与伦敦大学学院知识实验室联合发布《释放智能: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此外,人工智能还被列为2016年和2017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和高等教育版)中未来五年将改变教学与学习的核心技术之一。
2. 人工智能时代的认知与学习
- 智能的定义与人工智能的作用 :智能是人类的智力能力,包括感知、记忆、推理、行为和语言等方面;而人工智能是指在机器(包括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或人们利用机器模拟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智能。人类在体力、精力和智力上存在局限,人工智能能在一定程度上突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