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解析
1.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树型和总线型,并且实际中常采用混合拓扑。
1.1 树型拓扑
树型拓扑具有层次结构,每个节点在层次结构中连接下一级的特定数量节点,该数量被称为分层树的“分支因子”。
1.2 总线型拓扑
在总线型拓扑中,每个节点通过某种连接器连接到单个总线(如电缆)。电缆两端需要进行端接以防止信号反射。信号从源节点向连接到总线的所有节点双向传播。如果节点地址不匹配,节点会忽略数据;如果匹配,则接受数据。其优点是实施成本低,因为只需要一根电线;缺点是网络管理成本高,且一旦网络电缆损坏,整个网络将瘫痪。
1.3 混合拓扑
实际应用中,网络拓扑通常是混合类型,结合多种拓扑来配置整个自动化网络。例如,将树型、星型与总线型拓扑组合用于分布式过程参数传感和控制。
2. 通信模式
在任何网络中,都会建立通信链路来连接两个设备(节点),通信链路主要有三种类型。
3. 媒体访问控制机制
在工业自动化网络中,大量节点通过物理介质相互连接并以时分复用(TDM)模式发送数据,因此需要预定义的规则(协议)来确保正确通信。媒体访问控制(MAC)机制为各个发送节点提供了访问物理介质的系统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MAC机制:
3.1 主从模式
主从模式(也称为轮询 - 响应模式)是从连接到总线的节点(仪器)访问信息的最常用方法。其工作流程如下:
1. 主节点按顺序向特定从节点发送消息。
2. 总线上的所有从节点都会读取消息,但只有目标从节点会识别并接受该消息。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