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密码学:原理、算法与挑战
1. 量子数字签名
1.1 早期量子数字签名
早期的量子数字签名方法是通过比较 Bob 和 Charlie 的错误率来验证签名位。若错误率低,则签名位有效;反之,则系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此过程需对签名消息或哈希的每一位重复进行。尽管这种方法效率不高,但它是首个基于量子的数字签名,证明了量子数字签名的可行性。
1.2 相位编码数字签名
- 2012 年算法 :2012 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种稍高效的量子数字签名算法,利用“相位编码的相干光态”。Alice 选择一组随机量子态(相当于私钥),用不同光相位表示。她为消息的每一位分别签名,生成一对相位编码态,分别发送给 Bob 和 Charlie,二人再解码相位并验证签名位。
- 后续发展 :2013 年,量子数字签名再次得到改进,随后有许多成功的实验。目前,密码学家开始研究其可能遭受的攻击,不过由于其复杂性以及已有众多优秀的抗量子数字签名,量子数字签名的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较低。
2. 量子加密密码
2.1 量子加密概述
量子加密利用量子设备、软件和特性保护静态或传输中的数据。与传统二进制世界类似,量子加密密码可分为对称和非对称两种。量子态下的数据难以被查看、复制或操作,若未经授权的人试图查看或插入量子编码数据流或存储区,量子态会改变,这由观察者效应和无克隆定理保证。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00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