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算法融合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1. 人工势场法
1.1 基本原理
人工势场法中,斥力场的相关参数如下:$k_{rep}$ 是正比例因子,$R_{obs} = (x_{obs}, y_{obs})$ 是障碍物的位置,$\rho(R, R_{obs})$ 是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rho_0$ 表示障碍物的影响距离。斥力是斥力势能的负梯度,即:
[
F_{rep}(R) = -\nabla U_{rep}(R) =
\begin{cases}
k_{rep}(\frac{1}{\rho(R, R_{obs})} - \frac{1}{\rho_0})\frac{1}{\rho^2(R, R_{obs})}\nabla\rho(R, R_{obs}), & \rho(R, R_{obs}) \leq \rho_0 \
0, & \rho(R, R_{obs}) > \rho_0
\end{cases}
]
机器人所受的合力等于引力和斥力之和,即 $F_{total} = F_{att} + F_{rep}$。
1.2 优缺点
人工势场法结构简单,在机器人轨迹的实时控制方面表现良好。然而,它仅适用于解决局部避障问题。在全局地图的某些区域,当机器人受到引力势场函数和斥力势场函数的共同作用时,容易在某个位置产生振荡或停滞,即所谓的局部极小点。产生局部极小点的概率与障碍物的数量成正比,障碍物越多,产生局部极小点的概率越高。
2. A* 算法
2.1 基本原理
A* 算法是一种新型的启发式搜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62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