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芬兰舞蹈的两种先锋视角
1. 芬兰舞蹈领域的变革
在芬兰,文化和艺术层面上,舞蹈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尽管其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但机构层面上,1922年芬兰国家芭蕾舞团在芬兰歌剧院成立,相比挪威国家芭蕾舞团1958年在奥斯陆国家歌剧院成立要早。歌剧院为芬兰古典芭蕾提供了舞台、定期演出和专业培训学校。
早期现代舞资源匮乏,但在一些对身体表达和先锋舞蹈感兴趣的剧院导演支持下,获得了一定发展。20世纪20 - 30年代,许多芬兰现代舞者在中欧开启了职业生涯。直到60年代,芬兰专业现代舞表演才真正兴起。70 - 80年代,近二十家新的专业现代舞公司成立,如1972年成立的Dance Theatre Raatikko,借鉴新剧院公司民主决策模式,通过全国巡演拓展观众群体。
国际影响对芬兰舞蹈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影响了两位舞者兼编舞师Reijo Kela和Sanna Kekäläinen的职业生涯。由于芬兰缺乏现代舞官方机构、舞台和学校,许多舞者出国学习:20 - 50年代前往中欧;60 - 70年代倾向于去英国和美国;80年代尤其在荷兰学习。同时,外国艺术家来访演出,教师开设现代舞和爵士舞课程。60年代,旧欧洲自由舞理念与美国新影响产生冲突,如芬兰现代舞先驱Riitta Vainio的作品以及玛莎·葛兰姆和默斯·坎宁安公司访芬时的反响都体现了这一点。
80年代,芬兰舞蹈界发生了显著变化,被称为“舞蹈的十年”。编舞师、舞者和公司数量大幅增加,作品更加多样化。1983年,赫尔辛基剧院学院舞蹈系开始提供大学水平的当代舞培训。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得到国家更多认可,包括设立艺术委员会和舞蹈信息中心、获得更多资助、建立职业学校。一些高中开设舞蹈课程,1981年《T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