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先锋派自1975年以来的发展与多元面貌
1. 案例研究与整体架构
对北欧先锋派历史的研究分为四个部分,背后有着整体的时间脉络。不过,各部分并非按线性叙事组织,而是由一组组研究独立案例的文章构成。我们并非将“北欧先锋派”视为一个整体,而是从其各个方面进行剖析。通过构建相互关联的案例网络,且有多个反复出现的节点,来构建这段历史。这种编排方式也实现了比较、跨美学和北欧内部的视角。
2. 1975年以来的主题结构
先锋派历史各部分又分为不同主题板块,虽在四部分中并非完全一致,但都可看作是聚焦美学策略、文化背景和社会影响的先锋派历史的不同方面。
2.1 典范案例
从国际视角审视北欧国家,介绍了一些知名的北欧标志性人物和作品。比如冰岛歌手比约克(Björk)、丹麦的DOGMA 95电影(尤其是拉斯·冯·提尔的作品)。还涉及挪威激进作家兼媒体艺术家马蒂亚斯·法尔德巴肯(Matias Faldbakken)、女权主义艺术家柯尔斯滕·尤斯特森(Kirsten Justesen)和耶特·雷克斯(Jytte Rex)、芬兰作家兼出版商利维·莱托(Leevi Lehto)以及丹麦表演团体Hotel Pro Forma等,他们在各自领域都享有国际声誉。当代时期的复杂性体现在“先锋派”一词既适用于像比约克这样在文化产业中拥有大量受众的艺术家,也适用于宣称“最初吸引超过七个人的事物永远无法改变大众意识”的诗人莱托,他的小出版社不以大量读者为目标,主要通过全球电子和个人网络传播。
2.2 技术的前景
聚焦新技术的实验性应用,从20世纪70年代瑞典艺术家与大型计算机公司的早期艺术与技术合作,到80、90年代艺术家使用施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