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先锋派艺术的当代审视
先锋派艺术的当代困境与转变
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定位先锋派艺术变得复杂起来。20世纪前几十年,历史先锋派的核心运动,如未来主义、达达主义、构成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很容易定义;战后时期也传统地与包括CoBrA或情境主义等在内的(新)先锋派运动相联系。然而,在20世纪最后25年和21世纪的前20年,识别先锋派活动变得更加困难。尽管先锋派在此期间对各种艺术潮流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明确将自己定位在先锋派传统内的活动却极为罕见。
先锋派传统上指的是特定时期美学领域中最具实验性或激进的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先锋派已成为一种既定传统,艺术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通过暗示、风格、艺术手法或颠覆性策略来进行创作。但与此同时,先锋派作为一种反文化潮流似乎已经消失。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就有学者宣称先锋派因文化产业的胜利而失败或终结,因为先锋派作品开始与其他商品一同出现在资产阶级艺术市场上。
在当代,文化产业对先锋派作品的掌控并未减弱,先锋派作品成为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的众多选择之一。21世纪初,先锋派似乎已融入以“时髦消费主义”为特征的社会环境,提及先锋派成为了另类生活方式、开放心态、激进主义或进步政治思维的标志。在北欧,由于其长期以来作为自由福利国家的身份,当地艺术家可能特别容易受到先锋派作为进步象征的吸引,将自己的作品与先锋派联系起来,以展示宽容和开放的态度。先锋派的引用从挑衅性姿态转变为文化产业中的“品牌标签”,甚至根深蒂固的先锋派故意挑衅传统也找到了舒适的位置和积极的文化角色。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先锋派仅仅成为了没有任何政治、社会或颠覆性潜力的营销标签,也不是简单地套用先锋派因资本主义营销力量而衰落的模式。关键在于批判性地反思先锋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