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隐私属性的形式验证与信息流动检测
1. 隐私保护逻辑与指标
在隐私保护领域,存在多种不同的方法。一些方法基于责任逻辑,专注于表达策略及其与数据库安全或分布式系统的关系。不过,认知逻辑在这方面存在“逻辑全知”的难题,目前已有多种解决此难题的提议。
隐私指标也是衡量算法隐私保护水平的重要手段,常见的隐私指标包括 k - 匿名性、l - 多样性和 ϵ - 差分隐私等。其中,差分隐私能独立于对手的背景知识提供强大的隐私保证。其核心思想是,数据库中某个项目的存在与否,不应显著改变特定查询获得特定答案的概率。目前,已经有方法用于设计满足这些隐私指标的算法,或者验证系统是否达到给定的隐私级别。
2. 电动汽车充电协议对比
以 POPCORN 协议和 Liu 等人定义的电动汽车充电协议为例,二者存在明显差异。POPCORN 协议区分了 MO 和 EP 利益相关者,并有专门的 PH;而 Liu 等人的协议只包含用户、供应商(相当于 POPCORN 中的 EV)和评判机构(类似于 POPCORN 中的 DR)这三个参与方。此外,Liu 等人的协议还支持可追溯性(如车辆被盗时)和 EV 放电(即 EV 可选择将能量卖回电网)等额外功能,但这些功能的隐私保护效果尚未得到证明。
2.1 POPCORN 协议分析
通过形式化模型对 POPCORN 协议进行分析后发现,原始版本的 POPCORN 协议能够保护用户的机密性(弱保密性),但无法满足强保密性和强不可链接性。不过,对协议进行一些小的修改就足以弥补这些不足。此外,该协议还存在一种特定形式的不可链接性问题,即无法阻止攻击者将用户与其对系统的使用关联起来,这需要对协议定义进行更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