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基于指数衰减距离变换的形状描述符改进与生物特征融合技术

基于指数衰减距离变换的形状描述符改进与生物特征融合技术

1. 引言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BIR)已成为重要应用之一。其核心任务是突出稳定信息,以实现图像间的相似性测量。形状描述符具有独特性质,适用于表示图像中的对象而非整个图像,主要分为基于区域和基于轮廓两类。

基于区域的形状描述符有角径向变换、几何矩、勒让德矩、泽尼克矩等;基于轮廓的描述符有傅里叶描述符、曲率尺度空间描述符等。此外,还有一些基于三维球谐函数的二维形状描述符,如2DSHT、2.5DSHT、DT_3DSHT等。

同时,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中,单生物特征识别存在缺乏不变表示、不具有普遍性、传感器数据噪声大等问题,多生物特征融合技术应运而生。特征级融合能够整合更丰富、相关的生物特征信息,有望提供更准确的认证结果,但也面临特征空间未知、维数灾难等挑战。

2. 圆盘调和矩描述符(DHMD)的改进
2.1 图像函数的选择

计算圆盘调和变换(DHT)的算法需要输入图像函数。为提高DHMD的检索质量,采用指数衰减欧几里得距离变换(EDDT)作为图像函数。对于二值图像B上的像素P,定义隐式函数$f(P)$为:
[
f(P)=\begin{cases}
EDDT_B(P), & V(P)=1 \
0, & V(P)=0
\end{cases}
]
其中,$V(P)$是像素P的二值值,$EDDT_B(P)$是指数衰减欧几里得距离变换,计算公式为:
[
EDDT_B(P)=\exp(-\frac{D_B(P)}{D_{MB}})
]

【四旋翼无人机】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建模控制研究(Matlab代码、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展开研究,重点探讨其系统建模控制策略,结合Matlab代码Simulink仿真实现。文章详细分析了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特别是引入螺旋桨倾斜机构后带来的全驱动特性,使其在姿态位置控制上具备更强的机动性自由度。研究涵盖了非线性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如PID、MPC、非线性控制等)、仿真验证及动态响应分析,旨在提升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同时,文中提供的Matlab/Simulink资源便于读者复现实验并进一步优化控制算法。;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Simulink仿真经验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无人机控制系统开发工程师,尤其适合从事飞行器建模先进控制算法研究的专业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建模仿真平台搭建;②研究先进控制算法(如模型预测控制、非线性控制)在无人机系统中的应用;③支持科研论文复现、课程设计或毕业课题开发,推动无人机高机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文档提供的Matlab代码Simulink模型,逐步实现建模控制算法,重点关注坐标系定义、力分配逻辑及控制闭环的设计细节,同时可通过修改参数和添加扰动来验证系统的鲁棒性适应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