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理论入门:从基础概念到实际应用
1. 螺旋理论基础
1.1 螺旋的定义
螺旋是一个几何实体,可以描述为具有节距的线向量。节距是线向量第二部分的标量系数。螺旋可以写成一个六维向量,定义如下:
[
SSS =
\begin{bmatrix}
sss \
sss0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sss \
rrr \times sss + hsss
\end{bmatrix}
]
其中,第一部分 (sss) 表示空间中的方向向量,第二部分 (sss0) 是 (rrr \times sss) 和 (hsss) 的和。在三维欧几里得空间中,(sss) 和 (sss0) 都是 (3 \times 1) 向量,而 (SSS) 是 (6 \times 1) 向量。(rrr) 是确定 (sss) 位置的位置向量,(h) 是 (sss) 的节距,表示 (hsss) 与 (sss) 的大小之比。
1.2 节距和位置向量的计算
已知 (SSS) 的向量形式后,可以使用向量的标量积和叉积来计算节距 (h) 和位置向量 (rrr)。
- 节距 (h) 的计算公式为:
[
h = \frac{sss^T sss0}{|sss|^2}
]
- 位置向量 (rrr) 的计算公式为:
[
rrr = \frac{sss \times sss0}{|sss|^2}
]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两个公式都要求 (|sss| \neq 0)。当 (|sss|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