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检索与生态系统周期解研究
1 图像检索相关研究
1.1 形状特征提取
1.1.1 基于轮廓的图像分割与描述方法
图像分割的目标是将图像空间划分为有意义的区域,以便进一步分别研究。通常以相邻像素(或“块”)之间的相似度作为主要判断依据,并根据具体分割问题考虑其他相关因素,对分割方法进行改进,如抗噪、亮度提取等。相邻像素(或“块”)的相似度指像素(或“块”)之间某些信息的跳跃程度,这些信息不仅包括颜色值、亮度,还包括纹理信息、结构信息等。
基于轮廓的描述方法仅提取形状的轮廓信息,常见有两种形式:
- 连续(即全局型)描述方法:从目标全局提取向量特征,不对目标轮廓进行分割或分块处理。
- 离散(即结构型)描述方法:与连续描述方法相反,先将轮廓分割成多个片段,再分别提取相应特征。
1.1.2 傅里叶形状描述子
傅里叶形状描述子在图像轮廓描述方面应用广泛,基本思想是对目标边界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将变换结果作为形状描述。由于傅里叶变换是可逆的,因此在转换过程中不会造成信息损失。
相关公式如下:
- 曲率函数 (K(s)):
[
K(s) = \frac{d\theta(s)}{ds}
]
其中,(\theta(s)) 是轮廓切线点的视角,计算公式为:
[
\begin{cases}
\theta(s) = \arctan(\frac{y’(s)}{x’(s)}) \
x’(s) = \frac{dx(s)}{ds} \
y’(s) = \frac{dy(s)}{ds}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