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互联网系统与非技术因素剖析
1. 系统概述
在网络系统中,存在一种概念与OpenFlow有一些共性,但更专注于现实需求,不只是修改交换表。它通过解决三个问题来构建:一是定义路径类型的实例执行环境;二是选择路径上可行的操作,如连接、拼接或复用。为了融入新的网络理念,网络中所有相关流具有关键共性,并提供一组通用API来操纵这些流。
以4WARD的“合作与编码框架”为例,它利用这些共性,通过一个实体检测合作机会,如网络编码,并创建必要的路径实例来设置网络编码蝴蝶。此外,移动性在不同级别或分区可能得到支持,会话级别的移动性实现与IP级别的实现有所不同,但仍可通过通用移动性方案定义其共性。通用路径(GP)框架允许以实体、分区、端口、路径和调解点等GP构造抽象描述移动性过程,其实现可根据具体分区采用合适的特定技术。
基于这种思路,可以开发强大的定制路径类型。例如,信息网络的路径类型可以将文档下载和位置/缓存表更新紧密集成,并利用拓扑信息为感兴趣的文档选择拓扑上接近的缓存。另一个例子是支持网络内管理实体交换管理信息的路径类型,通过对离源越远的监控信息进行更多压缩。
2. 信息网络
当今的网络本质上是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在访问信息时,请求通常包含信息所在的主机,常以统一资源定位符的形式呈现。这种以主机为中心的方法往往阻碍了信息的优化传输和便捷访问。而信息中心架构将信息本身置于核心位置,进一步将主机身份与定位器分离,引入信息对象作为网络中的一级元素。除了传统的内容分发场景,还涵盖了如现实世界对象跟踪等研究界尚未充分讨论的场景。
对于设想中的信息网络(NetInf),已经开发了一个信息模型,它构成了一个通用且广泛适用的框架,用于广义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