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植物病害检测中的应用:过去、现在与未来
1. 农业领域概述
农业领域至关重要,全球约 30.7%的人口直接参与农业生产,涉及 2781 百万公顷的耕地。从播种到收获,农业面临诸多难题,如病害感染、病虫害管理、杂草管理、农药控制以及灌溉和储存管理等。其中,病害感染和病虫害管理是主要问题。植物病害不仅威胁全球粮食安全,还会对依赖农作物为生的小农户和边缘农户造成毁灭性影响。
1983 年,计算机首次应用于农业领域。此后,为解决农业中的植物病害和其他严重问题,人们提出了多种方法。其中,人工智能(AI)在精度和鲁棒性方面表现最为出色。AI 技术有助于找出问题根源并制定解决方案,为解决复杂问题带来了希望。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农业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农业技术和精准农业在当今世界变得更加重要。目前,韩国、北美和中国在农业中采用更多数字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
2. 不同类型的植物病害
许多生物(如真菌、病毒、细菌和线虫等活生物体)和非生物(如高温、盐度、干旱、缺铁、土壤肥力低和 pH 值等环境因素)因素会引发众多植物病害。其中,生物因素危害更大,会导致最高的产量损失。生物因素主要分为三类:真菌、病毒和细菌。类真菌生物比其他生物因素引发的植物病害更多,有超过 8000 种物种会引发真菌病害。此外,许多类型的细菌也会导致植物病害,细菌性植物病害的症状通常与其他病害不同。病毒是最具破坏性的生物因素,因为一旦植物感染任何病毒,就无法通过化学方法恢复,整个植物都将被丢弃以防止感染传播。真菌孢子通过空气传播,细菌可通过溅水传播,而病毒则通过特定的昆虫媒介传播。
3. 数据集
在将 AI 技术用于植物病害检测之前,需要使用大型数据集对其进行训练,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