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观测性:现代分布式系统的必备要素
在当今科技行业中,可观测性这一概念的热度与日俱增。在深入探讨OpenTelemetry以及它如何提升系统的可观测性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什么是可观测性,以及为何它在现代分布式系统中如此重要。
可观测性为何重要
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我们通常会使用打印语句来输出类似 “我在这里” 的信息,以此了解代码的执行流程。这种方式简单但效率低下,仅适用于本地运行的少量代码。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可观测性是衡量一个系统通过其外部输出推断内部状态的能力。这一概念最早由Rudolf E. Kálmán在1960年提出。一个可观测的系统,能够让我们在任何时间点,通过评估其产生的遥测数据,自信地判断其组件的行为。缺乏可观测性,就无法实现对系统的有效控制,因为可观测性能够闭合变化与期望效果之间的反馈回路。
不同类型的系统,其关键监测信号可能不同,但可观测性的定义是一致的。为了可靠地对系统进行更改,我们需要对遥测数据有足够的信心,以便在出现意外副作用时做出适当反应。例如,在事务系统中,我们通常需要高度细化的洞察来调试关键性能指标(如错误率或响应时间)的回归问题,这些指标反映了客户端(终端用户或其他依赖子系统)所体验到的服务质量。高效的可观测性允许实时评估子系统的性能,当关键指标超出可接受范围时,它能提供必要的上下文和信号关联,以便快速自信地调试高度复杂的分布式系统。
我们必须认识到,系统最终会因为各种原因(如组件更改、基础设施不稳定、人为错误甚至宇宙射线)而出现故障。因此,跟踪诸如平均恢复/解决时间(MTTR)等指标是改善事件响应的第一步。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努力应始终考虑缩短调试和修复回归问题的时间,而不仅仅是避免故障。
从可观测性的角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