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系统分析指南
在当今的软件开发领域,对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是确保系统质量和性能的关键步骤。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对建模系统进行分析,包括设置配置参数、运行分析器评估需求,以及通过一个实际的 CloudStore 模型示例展示具体的操作流程和分析结果。
1. 设置配置参数
在对系统进行分析时,首先需要设置分析器的配置参数。这些参数决定了要研究的指标、测量结果的置信度、分析器的总模拟时间以及如何进行容量调查。以下是具体的参数设置:
- 监控规范 :允许软件架构师配置要测量的指标。监控规范包含一组监控器,每个监控器指向一个需要进行测量的架构元素,并指定要为该元素测量的一组具体指标。分析器可以模拟典型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利用率,还支持可扩展性、弹性和成本效益等指标。
- 可扩展性指标 :例如,SLO 违规次数弹性指标用于计算适应过程中违反 SLO 的次数;平均质量修复时间弹性指标用于测量系统从违反 SLO 的状态恢复到满足所有 SLO 的状态所需的时间。
- 成本效益指标 :如随时间变化的成本指标,用于计算每个计费间隔使用云计算资源所产生的运营成本。
- 模拟时间停止条件 :限制分析器运行的总执行时间。较长的运行时间通常会提供更高的置信区间。
- 测量计数停止条件 :限制分析器运行的最大测量次数。较高的测量次数通常会提供更高的置信区间,但会增加总执行时间。
- 容量调查间隔 :设置分析器调查系统是否可以满足 SLO 的用户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