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厂 P9 技术大佬朋友的 10 年成长史!

见字如面,我是军哥!

上周末老同事聚会,见了一位之前在 1 号店的同事。

十年前,张明(化名)还只是一个普通二本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如今,他已是某一线大厂的核心架构师(P9级别),带领着百人技术团队。回望他的成长轨迹,我觉得他的 10 年的成长史非常有参考意义。

今天写一篇与你分享,一定对你有价值!

1、初入职场:从“搬砖”到“思考”

2014 年,张明加入一家创业公司。和大多数新人一样,他最初的工作就是接需求、写代码、改bug。但他有个与众不同的习惯:每次完成任务后,他都会在笔记本上记录三个问题:

“这个功能解决了什么业务问题?”

“我的实现方案是最优的吗?”

“下次做类似功能,可以怎样做得更好?”

这个习惯让他很快脱颖而出。当其他新人还在机械地完成分配的任务时,他已经开始思考业务价值和系统优化。半年后,他主动重构了一个核心模块,将系统性能提升了 30%。

启示:职业生涯初期,比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思考问题本质的习惯。

2、技术深化期:构建自己的技术体系

2016 年,张明跳槽到一家中型互联网公司。在这里,他遇到了职业生涯中的重要导师——公司的技术总监王总。

王总给他的建议是:“不要做技术的收藏家,而要做体系的构建者。

”这句话点醒了他。之前,他的学习是碎片化的,追逐各种新技术却缺乏深度。在王总的指导下,他开始系统性地构建自己的技术知识树:

深入理解操作系统和网络原理;

在分布式系统领域持续深耕;

建立自己的技术选型方法论;

这段时间他主导设计了公司的微服务架构体系,经历了从零到一的技术决策过程。犯过错,踩过坑,但这些经历成为他最宝贵的财富。

启示:技术深度不是知道多少种工具,而是对底层原理的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视野拓展期:从技术到业务

2018 年,张明加入现在的大厂。起初,他非常不适应。在这里,纯粹的技术能力只是入场券,真正的价值在于将技术能力转化为业务价值。

他经历了非常痛苦的转型期。第一次参加产品决策会议时,他发现自己完全听不懂业务方的讨论逻辑。这刺激他开始恶补业务知识:

主动申请参与需求评审,

花时间研究行业报告和商业模式,

与产品、运营同事深入交流,

转变发生在 2019 年。在一个重要项目中,他基于对业务的理解,提出了与技术方案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优化现有架构而非推倒重来,用三分之一的成本实现了业务目标。

那一刻他明白:高级工程师与普通工程师的区别,不在于编码能力,而在于决策能力。

4、影响力构建期:从个人贡献到团队赋能

成为技术专家后,张明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让个人的能力变成团队的能力。

他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团队:

建立技术文档体系和代码规范,

组织技术分享和代码评审,

将复杂任务拆解成可传承的解决方案。

2021 年,他带领的团队接手了一个“烂尾”项目。他没有亲自下场写代码,而是花了两周时间梳理问题根源,设计新的开发流程和质量标准。半年后,这个项目不仅起死回生,还成为了公司的标杆项目。

启示:真正的技术领导力,是让整个团队变得更强。

5、成为大佬:技术战略与行业视野

如今的张明,思考的问题已经完全不同:

“技术如何驱动业务创新?”

“怎样构建具有韧性的技术架构?”

“如何培养下一代技术人才?”

他每天的工作不再是写代码,而是在技术、业务、团队之间找到最优平衡点。他的价值不再体现在个人产出上,而是体现在技术决策的质量和团队的整体效能上。

回顾张明的十年,我看到了他的清晰的成长路径:

能力维度:从技术执行 → 系统设计 → 业务理解 → 组织影响

价值输出:从完成任务 → 解决问题 → 创造价值 → 建立体系

思维方式:从“怎么做” → “做什么” → “为什么做” → “应该做什么”。

回见~若觉得不错,请点赞或分享,分享给你身边需要的朋友们~

关于我:一个 IT 从业 20 年的互联网老兵,1 号店架构师/前饿了么/贝壳找房技术总监,我叫程军,百度可查,目前一人企业,自由职业者。

一个灵魂非常有趣的人~

需要付费修改简历或者 1 对 1 陪跑请联系我或咨询职业规划或提升技术管理能力可以私信我。


更多精彩,关注我公号,一起学习、成长

【四旋翼无人机】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建模与控制研究(Matlab代码、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展开研究,重点探讨其系统建模与控制策略,结合Matlab代码与Simulink仿真实现。文章详细分析了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特别是引入螺旋桨倾斜机构后带来的全驱动特性,使其在姿态与位置控制上具备更强的机动性与自由度。研究涵盖了非线性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如PID、MPC、非线性控制等)、仿真验证及动态响应分析,旨在提升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同时,文中提供的Matlab/Simulink资源便于读者复现实验并进一步优化控制算法。;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Simulink仿真经验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无人机控制系统开发工程师,尤其适合从事飞行器建模与先进控制算法研究的专业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平台搭建;②研究先进控制算法(如模型预测控制、非线性控制)在无人机系统中的应用;③支持科研论文复现、课程设计或毕业课题开发,推动无人机高机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文档提供的Matlab代码与Simulink模型,逐步实现建模与控制算法,重点关注坐标系定义、力矩分配逻辑及控制闭环的设计细节,同时可通过修改参数和添加扰动来验证系统的鲁棒性与适应性。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