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我是军哥!
这不周五了,轻松一点,我们来聊一个轻松点话题。
有位程序员读者说自己每次跳槽都选了垃圾公司,让我抽空来说垃圾软件的特征。
这不今天周五,我高度总结了 7 个,值得你认真看完并且避坑~
1、项目管理:永远的救火模式
典型场景:
周五下午 6 点,产品经理突然冲进办公室:"这个功能今晚必须上线!老板刚答应客户了!"
开发团队面面相觑:"可是我们连需求文档都没看到啊?"
"先做出来再说!细节可以后面再补!"
深层问题:
没有需求评审,没有技术方案设计,永远在赶工,永远在救火。计划不如变化,变化不如老板一句话。
2、技术债务:堆积如山的"屎山代码"
典型场景:
新来的架构师想要重构一个核心模块,老板直接拒绝:"现在的代码不是能跑吗?别瞎折腾了。"
当你试图解释这个系统已经无人敢改时,老板的回答是:"那就更别动了,万一改出问题谁负责?"
深层问题:
只顾眼前利益,无视长期发展。
代码无人维护,文档形同虚设。
技术选型随意,架构混乱不堪。
3、技术领导:外行指导内行
典型场景:
技术总监出身销售(N 年没写代码的总监),却对代码指手画脚:"这个功能很简单啊,不就是几行代码的事?"当你解释技术复杂度时,他打断你:"别跟我说这些,我只要结果。"
深层问题:
技术决策不考虑实际情况。
领导不懂装懂,瞎指挥。
技术人员没有任何话语权。
4、团队文化:加班 996 是常态
典型场景:
"小王,看你最近都是准时下班,是工作不饱和吗?",实际上小王已经连续加班一个月,今天只是想准时回去给女朋友过生日。
深层问题:
以工作时长而非产出衡量绩效。
把加班当企业文化。
忽视员工的工作生活平衡。
5、开发流程:形同虚设
典型场景:
测试人员提出优先级蛮高的 bug,产品经理直接驳回:"先上线,这种问题后面再修。"
开发想写单元测试,组长说:"有那时间不如多写几个功能。"
深层问题:
没有代码规范,没有代码审查。
测试环节被压缩甚至跳过。
上线流程随意,回滚机制缺失。
6、产品决策:直接拍脑袋
典型场景:
周一早上,产品总监兴奋地宣布:"我周末看到一个很棒的功能,我们要立刻做!"
当你问起用户调研和数据支持时,他说:"我相信我的产品直觉。"
深层问题:
需求变更频繁且随意。
决策没有任何数据支撑。
从不重视用户反馈。
7、次月月底都不发工资或者拖欠工资严重
次月月底都不发工资或者拖欠工资严重!!!这个是最典型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识别垃圾软件公司?
面试时多问这些问题:
公司的技术栈是什么?
最近一次技术升级是什么时候?
开发流程是怎样的?
有没有代码审查和自动化测试?
团队的技术分享频率如何?最近半年有哪些技术改进?
观察这些细节:
办公室氛围如何?
员工是充满活力还是死气沉沉?
技术团队在公司的地位如何?
公司是技术驱动还是销售/老板驱动?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
在一家垃圾软件公司工作,最大的损失不是薪资,而是:
宝贵的时间被浪费
技术能力不进反退
职业发展受到影响
对工作的热情被消磨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符合以上 3 个或以上特征,也许该认真考虑一下未来了。
记住,选择一家公司,不仅是选择一份工作,更是选择一种成长方式。
我们的职业生涯其实很宝贵,不应该浪费在给别人的愚蠢买单上。
你遇到过什么样的垃圾公司?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
毕竟,说出来不是为了抱怨,而是为了帮助更多人避坑。
关于我:一个 IT 从业 20 年的互联网老兵,1 号店架构师/前饿了么/贝壳找房技术总监,我叫程军,百度可查,目前一人企业,自由职业者。
一个灵魂非常有趣的人~
需要付费修改简历或者 1 对 1 陪跑请联系我或咨询职业规划或提升技术管理能力可以私信我。
更多精彩,关注我公号,一起学习、成长

544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