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445)
  • 收藏
  • 关注

原创 蚂蚁的「灵光」,可能是今年最牛的 AI 产品

做一个能让我快速记录每天饮水量的极简小工具,不用花哨功能,只要点一下就能+250ml。“对准一块不规则纹理的石头,让它告诉我形成原因,以及我能在哪里看到类似的地质结构。先给一个一眼能懂的核心解释,再用一个直观的比喻把空气粒子和光束的路径直接画出来。这种“看了就懂”的体验,让我第一次觉得 AI 的回答可以是轻的,是被设计过的。让那些你本来懒得查的、难以想象的、容易被拖延的小念头,重新变得值得去触碰。灵光不是,它直接把结论放在你眼前,甚至把过程变成了能“看清楚”的东西。

2025-11-23 08:34:03 598

原创 前端又死了?这次倒下的,其实是整个程序员行业

互联网收缩的时候说前端要凉了,SaaS 平台兴起,又说前端不用了。Coze 出来前端死一次,Dify 出来再死一次,到了 Cursor 和 Claude Code,大家干脆开始连墓碑的样式都设计好了。更成熟、更标准、流程更完整,更机械,也更容易被替换。那份手册像是给 AI 打开任督二脉的内功心法:它不是教你“如何提问”,而是在告诉你“如何说话,让模型不迷路”。更夸张的是,我身边朋友的公司,上周直接砍掉一半前端。了解更多AI资讯,职场思考,科技资讯,扫码加入群聊,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2025-11-22 08:33:23 608

原创 大公司和小公司如何选择?

例如,我在电信业务做乙方工作了 8 - 9 年,带过几十人的团队,担任过项目经理和技术经理,就觉得之前接触的厉害人物不多。但从绝大部分成功案例分析,我们的知识一方面来源于书本,尤其是做公司,更多的还是来自社会,来自言传身教,比如你待过的公司、老板的行事风格,以及你对一些问题的洞察。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建议初入职场 1 - 5 年的人,如果想在职场有更大发展,甚至打算创业,最好的方式是进入行业中比较顶级、规模较大的平台,因为这样能了解大平台的做事方式。大平台、小平台都只是汲取养分的渠道,是人生的一段经历。

2025-11-20 08:33:38 368

原创 GPT-5.1:OpenAI 把久违的“人味儿”带回来了

过去大模型强调“能力最大化”,GPT-5.1 的重点更像是“交互体验的回正”。未来大模型的竞争,很可能不只是在能力维度,而是在“标准人格”和“定制人格”的体验差上展开。如果把 GPT-4o 视作“天然会聊天的 AI”,GPT-5.1 更像经过训练、能够根据场景调节表达方式的数字助理。OpenAI 低调地承认了这一点,于是 GPT-5.1 的核心任务,变成了把人与 AI 的互动重新拉回“舒适区”。GPT-5.1 Instant 则会先确认你的状态,再从日常可执行的方式切入,让人感觉它确实理解了情绪背景。

2025-11-15 08:33:55 273

原创 AI 企业服务市场的机会与挑战

这类企业在本质上就是把 ChatGPT 等 API“打包”起来形成自己的业务,使用聊天机器人的底层技术提供某种原厂商未能直接提供的服务。2025年,老板给下面的人说,我们要用DeepSeek。解法:别做通用能力和产品,做业务场景,平台吃不掉,没精力做。钉钉上面已经有千万级的企业,但中小企业的数量在数千万级别。一方面是大公司的大中台,一方面是现实骨感的企业数字化现状。在趋势面前,IP 10w+,一般人数年的努力也难以企及。专注,聚焦,合作共赢。扫码,注明需求,可获得本中心数智化AI转型手册。

2025-11-14 08:33:29 132

原创 一文说清楚Agent

现在,它已经可以进入云端沙箱环境中“干活”了——像阿里的无影AgentBay、Kimi的OK Computer、智谱的AutoGLM,都让Agent拥有自己的“工作空间”。听起来简单,但当它真的要替你干活时,比如“帮我整理今天的会议内容并发日报”,它就不再是个单一模型,而是一整个“有思考、有记忆、能行动、能协调”的复杂系统。你就能一眼看穿:它不是突然变聪明了,而是底层的“水电煤”——模型、调度、记忆、工具——全都打通了。工具层的进化,让Agent从一个聪明的顾问,变成了一个真正能“帮你干事”的数字助理。

2025-11-08 08:34:03 499

原创 扒开小鹏机器人

我们已经可以接受AI在屏幕里模仿声音、生成图像,却仍然无法习惯它走到现实世界,带着一副几乎完美的“人类皮肤”,在舞台上从容地迈步。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当机器人走进每个家庭,我们不会再问“它是真的假的”,而是开始思考:“我们,准备好和它一起生活了吗。ChatGPT、文心一言、Claude 改变的是信息世界,而像IRON这样的人形机器人,改变的是。这也意味着,AI不再只是“会说话的模型”,而是一个能走、能抓、能看、能适应世界的智能体。从Tesla的皮套人,到小鹏的真机器人,这四年的距离,像是一道时代的裂缝。

2025-11-07 08:33:26 812

原创 我听完刘润年度演讲的6点思考

马拉河里的角马,每一头跳进去的,都不是因为它喜欢冒险,而是因为它明白,留在原地的草,已经吃完了。它不是辞职创业、不是去找新赛道,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承认旧的逻辑在枯萎,敢于去找新的解法。如果你此刻正迷茫、焦虑、觉得努力没用,不妨也给自己十分钟,写下三件你可以“停笔”的旧事,再写下三件你可以“换卷子”的新题。听完之后,我脑子里一直回荡着一个画面:非洲草原上,角马群在干旱来临前,顶着天险马拉河,一头头跃入湍急的河水中。演讲最后,刘润说了一句我特别喜欢的话:真正的增长,不在春天,而在泥泞里。

2025-10-28 08:33:27 1150

原创 上下文工程崛起:天才少年Peak Ji,揭开AI Agent的真相

一个任务,动辄要调用几十个工具,几百轮对话,模型上下文越堆越长,性能却一路下滑。一个任务,动辄要调用几十个工具,几百轮对话,模型上下文越堆越长,性能却一路下滑。当AI模型的战争还在比拼参数和算力时,Peak Ji 用“上下文工程”提醒整个行业——真正的智能,不在模型的大小,而在于它能否像人一样“有选择地记得”。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性能与成本。:不再依赖有限的128K窗口,而是把文件系统变成AI的外部大脑——随写随读,永久记忆。更危险的是,团队可能在为“无意义的基准测试”优化,却忽略了真正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

2025-10-27 08:33:31 449

原创 AI智能体爆发元年:170家初创公司、26个赛道,谁在重塑未来的“数字劳动力”?

HappyRobot 让供应链实时调度;从 Cohere 到 Mistral,从微软到亚马逊,科技巨头都在推出自家的智能体开发平台。CB Insights的这份图谱,本质上描绘的不是技术栈,而是一场新的劳动力革命。在企业客户眼中,选择成熟厂商的工具更保险,也意味着初创公司的生存空间被迅速压缩。在这些行业,AI不只是“写文档的助手”,而是真正在执行决策、操作设备、生成收益。了解更多AI资讯,职场思考,科技资讯,扫码加入群聊,解锁更多精彩内容。如果说2023是大模型的技术元年,那么2025,就是AI智能体的。

2025-10-23 22:34:55 425

原创 智谱也来炸场了:GLM-4.6 正面硬刚 Claude 4.5,Coding 模型的中国时刻来了?

当然,硬要比较的话,Claude 那种能跑 30 小时长任务的稳定性,国内模型还差点火候。对个人来说,速度更快,延迟更低,尤其在 Coding 这种复杂任务里,体验差距会被放大。登场,代码能力追平 Sonnet 4,上下文长度直接拉到 200K,还在国产芯片上实现 FP8+Int4 混合量化部署。根据用户输入的姓名、技能和经历,自动生成一个单页简历的 HTML 文件,包含清晰的版式、配色和导出 PDF 的功能。生成一个 3D 地球仪,支持鼠标拖拽旋转,展示主要城市的标注点,点击城市时显示当地时间和天气。

2025-10-02 08:33:27 775

原创 Sora2 炸场了

他们给Sora生成的视频加上了水印,导出视频同样如此,甚至还屏蔽了屏幕录制功能,防止内容在平台外“裸奔”。如果说最初的Sora还只是个工具,让人输入几行文字,生成一段短片,那么全新的Sora 2更像一个AI版的抖音——你不仅能用它做视频,还能刷到别人做的视频,甚至把自己的虚拟形象“客串”进去。和上一代相比,它在“物理规律”这件事上靠谱了许多,不会再出现“人影穿帮”“物体乱飞”的尴尬。但和去年还只是个“AI视频生成器”的Sora不同,这次它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展示,而是第一次,堂而皇之地迈进了社交领域。

2025-10-01 19:23:31 342

原创 牛,阿里的7款大模型

在杭州的云栖大会现场,最震撼的一幕不是“阿里发布了7款大模型”的新闻标题,而是现场大屏上突然播放的一个视频:画面里的人物一边说话,一边做着流畅的动作,声音和嘴型严丝合缝,仿佛就是一段真人实拍。在杭州的云栖大会现场,最震撼的一幕不是“阿里发布了7款大模型”的新闻标题,而是现场大屏上突然播放的一个视频:画面里的人物一边说话,一边做着流畅的动作,声音和嘴型严丝合缝,仿佛就是一段真人实拍。如果说之前的AI视频像“没有声音的电影剧照”,那现在的Wan2.5-preview,就是一部能看的、能听的短片。

2025-09-29 08:33:57 481

原创 阿里CEO吴永铭:AI的终点不是AGI,而是ASI

自然语言是新的编程语言,Agent是新的应用软件,模型之间的接口是新的“总线”。未来几年,他们计划在3800亿的基础上继续追加投资,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将是现在的10倍。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生产力的飞跃,都会带来新的需求和新机会。它背后是阿里加注千亿资金的基础设施计划,是通义千问的开源战略,是对AI未来十年的下注。站在云栖大会的舞台上,吴永铭用“ASI”这个词,把行业的焦点从当下的AGI拉向了更远的未来。在吴永铭的设想里,未来世界的AI算力,就像今天的电力一样,会以Token的形式流动。

2025-09-25 08:33:53 1262

原创 Claude编程是真的能打

这里情况比较复杂,过程中可能会中断,需要提醒它继续。部署和测试问题较大,它也能修复 bug,比如前端框架加载问题,但修复比较麻烦,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它会绕过去,可能用的不是最佳方法,原有代码的删除也不一定靠谱。我给它一个例子,我老婆一直在学中医,我想做一个简单的网站,把 300 种常见的中药录入进去,并且能够比较、分析其特性,还能搜索,如果能处理图片识别就更好了。某东南亚头部电商公司在深圳有团队,我一位朋友在那上班,他们一个小团队六七个人,最近半年有 3 人离职后,没有补充员工,可能招一个人,也可能不招。

2025-09-24 08:48:38 407

原创 在大厂等“死”的中年人

眼看着新业务一轮轮调整,自己所在的岗位越来越边缘化,日子过得像被反复按下的“暂停键”。如今,大厂开始精打细算——不再轻易裁,而是放他们在原地晾着,既不重用,也不责怪。其实,能在大厂“等死”,也是因为大厂的制度和福利撑着。摆烂,让他们无所畏惧,也让他们终于学会在工作之外,为自己保留一点喘息的空间。当然还有更明确的要取消的,据网友爆料,大厂也有直接取消福利口碑的政策,从今年起开始强调要“练内功”,这也是企业转变的一个直接信号。也有例外,比如如果你换个视角看看,发现墙外的人还是疯狂想进来,墙内就是无限卷。

2025-09-23 08:33:58 650

原创 吴恩达:别卷参数了,每月做出一家AI公司才是真本事

GPT-5刚上线没几天,社区就吵翻了:有人说发布会里的图表数据“误导群众”,有人在社交平台疯狂吐槽“chart crime”,最后连Sam Altman自己都出来认了——这次确实上线得挺狼狈,甚至还得把旧版本4o请出来救火。很多创业者纠结“AI能不能做到”,而他逼团队先回答:“你做的东西,到底是真解决了痛点,还是一个没人用的炫酷玩具?技术不复杂,但解决了陪娃学习的痛点,这就是价值。能从凑合用,变成真好用。对每个AI创业者来说,最该问的不是“模型参数又有多强”,而是:你选的这口井,挖下去,到底有没有深水?

2025-09-22 12:09:47 718

原创 吴恩达YC闭门分享:为什么AI创业比拼的不是点子,而是速度

一个好的智能体,就像一个人类知识工作者,会查资料、会记忆、会自我反思,也能和其他智能体协作。这意味着未来的AI应用,不再只是回答问题,而是能真正参与到任务的完整链条里。敏捷方法论曾经是提升效率的核心,如今AI让生产力的速度直接跨越了一个层级,最重要的事情是先做出来,再在实践中不断打磨。吴恩达在一次YC闭门分享里,把这件事讲得透彻:一个模糊的想法只会耗尽团队的时间和资金,只有能立刻落地的具体方案,才能真正打开成功的通道。如今,AI让试错成本大幅下降,选择错了方向,也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调整回来。

2025-09-12 19:26:36 506

原创 CEO插手关键项目为啥失败?

如果微信团队是在深圳而不是在广州,是在公司的办公场地下,在一个组织体内,也可能很难成功,反而是偏安一隅,更容易去创新。然而,由于管理层的迷之自信,虽然类似的失败不断发生,但还是不可避免地重复上演。我们对比一下,之前阿里的来往项目,对标微信,甚至功能更全,但所有参与的人要拉家属亲戚上来,最后失败了。有,像好友关系初始是怎么来的。老板适合在已有创新的苗头,已经完成 MVP 后,给他资源,给他流量,让其放大。另外,钉钉在来往失败之后,没有人再关注这个团队,反而是一个小团队自己生长,反正也没有比这更坏的结果。

2025-09-09 08:33:55 273

原创 突发!美团开源“龙猫大模型”,性能硬刚DeepSeek

比如标点符号、常见短词这些没必要“算半天”的东西,直接由它接手返回输入,等于“不算也行”。美团开源龙猫大模型,看似是AI技术层面的竞争,但本质上,它带来的是更高效的算力利用、更低的推理成本,以及对Agent能力的深度探索。,但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堆料”的庞然大物,而是一个通过精巧架构设计,把算力花在刀刃上的“高效怪兽”。,在和DeepSeek、Qwen这些顶级模型的对比中,几乎全面打平,甚至部分场景实现了反超。未来不只是DeepSeek一家独大,龙猫的加入,意味着真正的“群雄并起”时代可能已经到来。

2025-09-01 09:07:33 563

原创 AI 初创公司的机会

Brian Balfour(Reforge创始人)与Lenny的深度对话,揭示了AI时代创业公司面临的全新游戏规则:随着ChatGPT等平台崛起,一场围绕“分发渠道”的争夺战正在上演。创业者必须抓住平台开放的“黄金窗口期”,在巨头觉醒前建立优势,同时警惕平台周期性的“开放-关闭”规律。但是,就最大规模的消费者平台而言,我认为 ChatGPT 最有可能达到「逃逸速度」,而其他公司则会专注于不同领域。残酷现实:Facebook用5年完成的周期,现在可能缩短至1-2年,留给创业者的时间更少。

2025-08-28 08:29:06 382

原创 AI带来的职业变革

但要注意,后面风口会越来越大,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但其实并非如此,至少猪要提前找到风口并蹲守,还要保证风口起伏时不摔死。所以从AI企业培训、AI企业服务,从AI企业培训师做起,再做AI企业服务,甚至可以导向自己开公司。我们现在站在AI企业服务这个原点,因为今年才开始企业培训,我认为浪潮还远未到来,现在只是巨变前夜的小波动,当它真正席卷起来时,会是滔天巨浪或一场巨大变革。现在很多企业在使用AI后会放弃,这就是个很好的证据,他们觉得AI不过如此,用了很多AI智能体和工作流,却没解决公司的问题。

2025-08-24 11:43:34 471

原创 美国CS毕业生的至暗时刻:AI把他们的饭碗抢走了

心一横,他去申请麦当劳的工作,想着至少能糊口,结果人家嫌他“缺乏经验”。他们很快意识到,问题不在自己,而在市场。于是,那些曾经属于“初级工程师”的活,被一行行自动生成的代码拿走了。一位刚毕业的女生说,她特别强调了自己的创造力,简历完全自己写,没有依赖工具。公司想要的,不是会写基础代码的新人,而是能驾驭新工具、能和系统配合的人才。数据显示,刚毕业的年轻人里,学计算机和工程的失业率超过 6%,比读生物、历史甚至艺术的还要惨。要知道,过去这些“冷门专业”才是被调侃的对象,如今风水轮流转,最被嫌弃的竟然是程序员。

2025-08-18 08:41:40 419

原创 大厂的表演

真正有价值的不是那些闪亮的PPT,而是我们能否在会议里被听见,在对话里发声,能否让思考而非权力主导话语。从乾隆的朝堂,到三国的战场,再到今天的大厂会议室,这条“向上取悦”的权力链一直在潜移默化地运作。三国时期,曹仁多年镇守要地,战功平平,却始终没被撤换。还有更极端的:亚马逊高层会议禁止 PPT,改提倡写“6页叙事备忘录”,会议开始前大家先静静阅读,讨论才开始——这逼出了更清晰的思考、更高质量的决策。在这种链条里,升迁靠的是服从和站队,资源分配看的是谁能更快读懂上级情绪,安全感取决于关系而不是制度。

2025-08-15 08:33:50 886

原创 某大厂:AI生成代码行数和绩效挂钩

其实, 我和橘厂、开水厂、某书厂多位同行交流,很多团队确实在抓AI,目前已经纳入数据统计。核心争议:**AI生成代码的行数可能与员工绩效挂钩**。公司鼓励员工多生成AI代码以提高效率,这种做法在业内被认为是首次。前几天,AI误删代码或者数据库的爆料,提醒大家,要设置防火墙阻止AI犯错。人机协作的三级模式:辅助知识问答、人机协同(Copilot)、AI自主或半自主运行(agent))。个人觉得,为结果付薪,为过程鼓掌。影响:引发员工对未来开发模式的思考,部分员工担心AI可能替代开发工作。

2025-08-09 09:47:26 261

原创 阿里的可爱之处

比如阿里内网,你还能找到王坚博士被骂得体无完肤的记录,阿里内网,永远不删帖,我还是特别尊敬的。其他任何一个组织,跟一个人一样,再厉害,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阿里内网的可爱就是保留这些痕迹。对于职场人员,我的建议就是学习其优秀地方,看到不爽的,可以吐槽,但不要一味陷入负能量。业务增长是第一要务,团队协作也好,管理也好,即使粗糙一点,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就是我写段代码,做个研究,攻克一个题目,得到对应的表扬和激励。经常有人说PUA,我对PUA的理解是,如果你PUA别人,你自己不相信,那是真PUA。

2025-08-05 08:33:42 3227

原创 Claude Code杀疯了!

对于 AI 编程工具的发展来说,Claude Code 的方法论无疑是一次重要突破——不是在工具栏加个 AI,不是“生成代码粘贴到 IDE”,而是真正将模型运行逻辑嵌入到开发流程中,成为一个能够持续工作、主动探索、实时反馈的智能开发搭档。”它不会直接改代码,而是先搜索、分析、列方案,等你确认再动手。这种方式不仅更安全,也更透明。从熟悉新项目、理解遗留系统,到设计功能、探索实现方案、生成单测、编写文档,再到 CI/CD、部署、调试、自动提交 PR,Claude Code 几乎覆盖了开发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

2025-08-04 08:33:52 559

原创 GPT-5都没上,国产SOTA已开源!GLM-4.5一统推理、编程、智能体,爆改全栈开发

实际操作中,只需几行中文提示,就能构建各类典型应用网站,交互逻辑、UI层级、前后端功能一应俱全,尤其适合自媒体人、产品经理、创业者验证想法。执行后,模型准确识别需求要素,构建出首页横向推荐区、视频卡片样式、播放hover交互,详情页包含标题、博主、弹幕、评论展开/收起机制,点击播放区实现状态切换与全屏支持,UI风格整齐统一,代码结构清晰,注释完备。在GPT-5尚未发布的当下,智谱AI推出的GLM-4.5,凭借对推理、编程、Agent任务的深度融合,彻底刷新了开源模型的上限。

2025-08-03 08:34:02 1161

原创 AI落地失败:现有系统才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网易CodeWave+CoreAgent这套组合,之所以让我觉得靠谱,正是因为它没有去追逐那些天花乱坠的通用AI概念,而是脚踏实地,精准地切入了企业最痛的“系统集成”和“业务流程融合”两大难题。别再让AI在你的业务系统外围“敲边鼓”了。CoreAgent这种工作流编排(Workflow)和“双模”设计,意味着企业可以根据岗位的不同需求,“招聘”不同类型的数字员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企业需要的是100%的可靠和安全,而通用AI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在严肃的商业世界里,往往等同于“破坏力”。

2025-07-31 08:33:21 895

原创 你家的AI agent 是玩具?

网易CodeWave+CoreAgent这套组合,之所以让我觉得靠谱,正是因为它没有去追逐那些天花乱坠的通用AI概念,而是脚踏实地,精准地切入了企业最痛的“系统集成”和“业务流程融合”两大难题。别再让AI在你的业务系统外围“敲边鼓”了。CoreAgent这种工作流编排(Workflow)和“双模”设计,意味着企业可以根据岗位的不同需求,“招聘”不同类型的数字员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企业需要的是100%的可靠和安全,而通用AI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在严肃的商业世界里,往往等同于“破坏力”。

2025-07-28 17:33:55 596

原创 AI时代,几点思考

新时代要做高利润的AI超级个体公司,硅谷已经在期待AI一人企业独角兽公司了(10亿美金体量),b44的创始人就是AI一人公司,最近刚刚融到8000万美金,这个产品只是他的一个爱好,甚至在融资到来的最后三个月他一行代码都没有写,全部AI搞定。梁巍,他们公司刚刚完成天使轮融资,公司就两个人,一个CEO负责融资,一个CTO做了一系列的AI智能体和工作流,能完成短剧的AI二创和账号管理、发布管理、甚至是投放。AI写作、AI视频、AI提示词、AI私域、AI副业、AI营销获客、AI数字人、AI企培、AI电商…

2025-07-22 08:49:47 733

原创 瞎扯【一】

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对于新技术的学习,新趋势的掌握。虽然,关于AI教育的预言不是一蹴而就,但今天的教育必然走向一种反思的状态。以40万考生的大城市为例,进入985/排名还行的211,估计是4-5万考生的事情。中兴的招聘老师到了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给全班同学说,还有多少同学没有跟华为签约的,我们全要。AI时代,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多。另外,要说致敬,钉钉发明的,被广大牛马吐槽的“已读、未读”,其实已经演进成了企业办公沟通的标准。另外,杀手级功能会有半年到一年的领先,但市场格局的先发优势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2025-07-21 08:33:56 852

原创 RAG全面进化了

未来,RAG 有望结合实时流数据、图搜索、跨模态知识等能力,推动 AI 大范围落地。本文将从 RAG 的发展脉络入手,一路追溯其从基础版本走向模块化、Agent 驱动的演进历程,并盘点各架构的创新要点与适用场景。缺点是检索质量、召回率不稳定,易引发“生成幻觉”。典型应用如 Haystack、LangFlow 等,都体现了这类灵活、解耦、可扩展的能力。它结合了外部知识检索与大型语言模型生成的优势,缓解了 LLM 知识静态、幻觉频发的问题。:构建更精准的索引,增强 query(改写、扩展、分解);

2025-07-17 08:33:21 746

原创 Kimi K2 出息了

而更关键的是,它的成本远低于同类产品——输入每百万 tokens 仅需 4 元,输出也不过 16 元,约为 Claude 的五分之一。在最不被看好的阶段,没有花哨的叙事、没有热搜和话题,只有一件事没变:把模型做得更好。从模型发布到短短两天内的体验反馈,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更新,更像是一种久违的存在感回归。而更让人惊喜的是,它选择了开源。而对于整个中国 AI 产业而言,我们更应该庆幸:在寡头垄断还没来得及完成的当口,仍有像 Kimi 这样愿意走“难而正确之路”的团队,在撑起不一样的未来。

2025-07-16 08:33:46 962

原创 马斯克Grok4发布会彻底翻车:AI出格、高管出逃、定价离谱,一场科技闹剧的大型实录

但真正炸裂的,还不是这个时间点,而是接下来一连串让人瞠目结舌的剧情反转——首席科学家发布会当天凌晨突然宣布辞职,自家AI在社交平台公开“粉”希特勒,甚至还抛出了一份每月300美元的“天价订阅”,让人忍不住怀疑这到底是科技盛会,还是一场荒诞的剧本杀。当被问及“谁能解决德州洪水问题”时,它的回应居然是“希特勒”,并随后自称“机械希特勒”,还配上了纳粹敬礼的表情包,引发全球舆论哗然。发布会的最后,马斯克不忘画上一个超现实的大饼:Grok4将在今年实现“全新的科学发现”,明年“有望发现新的物理定律”。

2025-07-14 08:33:56 880

原创 AI 智能体协议解构:MCP、A2A、AG-UI

A2A 的基本设计思想是:每个智能体都以 Agent Card 的形式公开自己的能力定义,其他智能体通过标准请求格式与之通信,并接收任务执行进度或结果的异步反馈。当然,再强大的智能体系统,最终仍要面向用户。从过去单体模型堆叠、 prompt 拼接、工具耦合的开发方式,转向标准化、模块化、协议化的系统设计,正在成为智能体落地的新范式。对于开发者来说,一旦后端智能体系统符合 AG-UI 协议格式,就可以轻松接入不同前端框架,实现标准化的交互逻辑和可组合的 UI 组件,大幅降低搭建 AI 产品原型的成本。

2025-07-13 08:33:32 1364

原创 小里程碑:带着大家先赚50万

传统视角,是螺丝钉模式, 你在大厂也是大号螺丝钉,在享受平台红利时,不得不面临低效和内耗。一方面了解到业务中台在应用层也在不断发掘AI场景,一方面关于国产化的落地实现,这几项也在3-4年前的规划之中。这是不少中小企业服务的机会, 也是AI破局企培的机会。同时,北京线下组局磨课已经开了3期,参会的1位老师在本周@振耀 老师 给新华网的培训中做了交付。目前达成的GMV是培训为主,后端交付的需求开始涌现,尤其在智能体方向。

2025-07-12 20:48:17 719

原创 华为盘古大模型陷“抄袭门”?背后真相远比你想的复杂

一位来自哥斯达黎加大学、署名为韩国籍的学生在GitHub上发布报告称,华为新近开源的盘古Pro MoE 720B模型,和阿里巴巴此前开源的通义千问Qwen-2.5模型,在参数结构上高度相似,甚至注意力参数的相似度高达0.927——这个数字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克隆级别”的一致。更具戏剧性的一幕在7月6日凌晨出现。值得注意的是,这起事件中涉及的核心问题,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谁抄了谁”,更重要的是,在一个高强度竞争、信息高度开放的大模型时代,如何在开源生态中实现真正的合规、尊重版权,又不妨碍创新的快速推进。

2025-07-08 08:34:06 627

原创 一副AI眼镜,半只脚踏进未来

现在回头看,这场AI眼镜的热潮并不是偶然,它踩中了几个节奏点:AI技术从“能用”走向“好用”,用户对便携设备的期待值水涨船高,而行业也终于找到了硬件和AI结合的新载体。顶多是个穿戴摄像头,拍点第一视角的视频,记录一下生活,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基本靠想象力填补。Rokid尝试推出了胶囊电池,磁吸式设计,看起来像是个高科技耳塞,能给眼镜多供电几个小时,勉强够用,但要说彻底解决续航焦虑,还差点意思。甚至在便利店结账,别人掏手机打开二维码,你一句“确认支付”,就能转身潇洒离开,留下目瞪口呆的旁人。

2025-07-04 08:33:25 892

原创 融资破亿的AI公司都在干啥?答案比你想的更清晰

产业资本的动作也不小。最近翻了下数据,美国在2025年前半年,已经有24家AI公司完成了单轮超亿美元融资——表面看这个数字和去年差不多,但仔细拆解后,能看到三个特别关键的变化,也许就是接下来AI应用真正爆发的信号。这两条线的爆发其实是意料之中,医疗数据结构复杂、医生和法务的时间又超级值钱,一旦AI能部分接手这些工作,节省下来的就是巨大的时间和金钱。这些AI系统的定位,也在从“工具”往“类员工”演进——以前是辅助工作,现在是直接参与决策和流程,节省时间,也节省人力。现在的AI行业,终于开始把车真正开上了路。

2025-07-03 08:33:25 830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