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电图和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的无袖带血压估计的数据驱动模型
1 引言
血压(BP)是一项关键的血液动力学变量,在手术过程和重症患者监测中常需持续观察。它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可调节风险因素之一。高血压(HTN)作为血压过高的情况,是全球过早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影响着约 10 亿人,预计到 2025 年将增至约 15.6 亿人,在印度的患病率也达到了 25.3%。高血压被视为“沉默杀手”,因其症状不明显,却是中风、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和慢性肾病等疾病的可调节风险因素。早期检测和治疗对于控制高血压人群、减少其对公众健康的巨大负面影响至关重要。有报告证实,在印度,55 岁以上城市人群和 36 岁以上农村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高出 30 倍和 10 倍。此外,血压高估 5 mmHg 可能导致患者用药不当。因此,临床领域迫切需要能够动态估计血压的方法,而本文将探讨基于数据驱动模型的可靠连续血压测量新算法。
2 传统血压测量技术
血压测量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 17 世纪,威廉·哈维开展了关于血液循环的首次研究。
- 1733 年,斯蒂芬·黑尔斯通过动脉插管连接到管子测量马的血压,从而识别出脉动血流。
- 1828 年,泊肃叶发明了水银血压计来测量动脉血压。
- 直到 1855 年,才出现了无需穿刺动脉即可测量血压的技术。
- 1847 年和 1854 年,路德维希的记波器和维奥尔特的脉搏描记器分别得到发展,改进了无创测量方法。
- 1896 年,希皮奥内·里瓦 - 罗奇引入了血压计,该设备至今仍在使用。
- 1905 年,尼古拉·柯罗特科夫发明了听诊法,为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奠定了基础。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