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图处理算法:平面 3 - 树生成与分布式图聚类
1. 平面 3 - 树生成算法
在图论中,平面 3 - 树的生成树枚举是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通用生成树枚举算法在处理平面 3 - 树时,时间复杂度为$O(n + m + nτ)$,空间复杂度为$O(nm)$,其中$n$是顶点数,$m$是边数,$τ$是生成树的数量。而新提出的算法将时间复杂度优化到$O(n + m + τ)$,空间复杂度优化到$O(n)$。
下面详细介绍新算法的核心思想和工作原理:
- 顶点突变与边扩展 :设$u$是具有划分顺序$i$的顶点。当 generateSpanningTrees 尝试从其默认配置对$u$应用突变时,所有满足$δ(v, ds) > δ(u, ds)$的顶点$v$通过边扩展连接到它们各自具有最高划分顺序的面顶点。从顶点$x$到$y$(其中$δ(x, ds) < δ(y, ds)$)的边扩展的关键特性是,它不会排除$x$涉及划分顺序较低的顶点的任何突变。
- 算法等价性 :算法 2 中对$u$应用突变或跳过所有突变,然后处理下一个顶点,这等价于在算法 1 中从$G_{im}^{i - 1}$的固定生成树生成$G_{im}^{i}$的所有可能生成树。因此,算法 2 在行为上与算法 1 等效,并且能正确地枚举$G_n$的所有生成树,且无重复。
- 复杂度分析 :算法 2 仅维护$G_n$的单个生成树以及划分顶点和它们的面顶点集的两个序列。通过对算法 1 的分析可知,算法 2 的时间复杂度为$O(τ)$,空间复杂度为$O(n)$。结合生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