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42、物联网与移动云网络前沿项目解读
本文深入解读了四个前沿科技项目——iCore、IoT6、MCN和SmartenIT,涵盖物联网认知管理、基于IPv6的物联网架构、移动云网络平台构建以及社会感知与能效优化的流量管理。通过分析各项目的技术架构、实施步骤与预期影响,展示了其在推动物联网与移动云网络发展方面的创新价值和产业意义。原创 2025-11-01 05:49:51 · 16 阅读 · 0 评论 -
41、未来互联网相关项目深度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多个欧盟支持的未来互联网相关项目,涵盖3DLife、CONCORD、FLAMINGO、GEYSERS和iCore,从数据采集、项目管理、网络与服务管理、动态基础设施架构到物联网认知管理等多个维度探讨其目标、成果与影响。文章还总结了各项目的核心贡献,分析了未来互联网在技术与商业层面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智能化、集成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国际合作、标准化及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原创 2025-10-31 14:51:03 · 32 阅读 · 0 评论 -
40、基于UPnP的协作式NCP设计与3DLife项目:节能与媒体互联网创新
本文介绍了基于UPnP的协作式网络连接代理(NCP)设计与实现,展示了其在降低网络设备能耗方面的显著效果,预计可为台式机和笔记本每年分别节省438kWh和102kWh能源。同时,文章阐述了欧盟FP7项目3DLife在推动媒体互联网创新方面的成果,涵盖3D数据生成、虚拟世界构建及分布式沉浸式环境研究,并通过ACM多媒体大挑战促进学术与产业合作。NCP与3DLife在节能与技术创新上形成互补,共同为未来网络与媒体技术发展提供可持续路径。原创 2025-10-30 16:39:34 · 20 阅读 · 0 评论 -
39、未来互联网项目中的用户参与与网络节能代理设计
本文探讨了未来互联网发展中的两个关键方向:用户参与和网络节能。在用户参与方面,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能提升产品创新与实用性,但需克服认知不足和实施障碍;在节能方面,提出基于UPnP的合作网络连接代理(NCP)方案,通过智能管理设备睡眠与唤醒状态,可节省60%-70%的网络能源。文章还回顾了相关研究,凸显合作NCP在自动配置、可扩展性和跨设备应用中的优势,并展望了两个领域未来的改进与发展方向。原创 2025-10-29 12:53:54 · 22 阅读 · 0 评论 -
38、用户参与未来互联网项目的重要性与挑战
本文探讨了用户参与未来互联网项目的重要性与挑战。基于2011-2012年在牛津大学和未来互联网大会期间开展的调查与焦点小组研究,分析了用户参与对项目创新性、技术发展和社会效益的积极影响。研究表明,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用户应作为积极的研究伙伴,用户参与能提升技术采纳率并带来新见解。然而,也存在用户需求转化困难、项目周期过短、资源限制等挑战。文章总结了常用、不常用及新颖的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工具,并强调了用户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协作的关键作用。同时指出,两年期项目常因资金和时间不足难以超越原型阶段,建议通过优化规划、多元原创 2025-10-28 10:45:45 · 12 阅读 · 0 评论 -
37、实验设施成本核算与用户参与:未来互联网的关键考量
本文探讨了未来互联网发展中实验设施成本核算与用户参与的双重关键作用。通过构建基于固定与边际成本的成本模型,结合TaaS服务模式分析硬件、电力及人力成本结构,并利用箱式计分图跟踪核心利用率、存储使用等KPIs,实现设施运营的量化管理与可持续性规划。同时强调用户参与的重要性,指出当前多数项目在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方面的不足,提出需加强需求识别与专业方法应用。文章最后展望了模型在商业价值主张拓展和Fed4FIRE项目中的延伸潜力,强调财务透明与用户驱动是推动未来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原创 2025-10-27 15:48:54 · 16 阅读 · 0 评论 -
36、多标准无线设备节能合作策略与FIRE实验设施成本考量
本文探讨了多标准无线设备的节能合作策略与FIRE实验设施的成本考量。在无线设备节能方面,提出基于优化问题求解的合作机制和虚拟货币激励方案,实验显示节能增益可达50%以上,最高达75%。针对FIRE实验设施的可持续性挑战,构建成本模型与成本会计系统,支持容量规划、产品组合优化和投资决策,提升运营效率与财务可行性。未来将深化节能算法与成本控制,并推动跨领域协作。原创 2025-10-26 10:59:28 · 16 阅读 · 0 评论 -
35、4G 多标准无线设备的节能与应用平台技术
本文探讨了4G多标准无线设备的节能挑战与解决方案,重点介绍了欧盟C2POWER项目如何利用认知无线电、协作通信和上下文感知架构,在三种节能场景下降低设备功耗、延长电池寿命。同时,文章介绍了webinos应用平台如何通过自适应用户界面和跨设备互联支持普适计算应用。两者分别从节能技术和应用平台角度为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提供支撑,并展示了在智能家居、移动办公等场景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10-25 09:11:37 · 11 阅读 · 0 评论 -
34、支持无处不在的应用程序用户界面的互联网架构
本文介绍了一种支持无处不在应用程序用户界面的互联网架构——Webinos平台。该平台通过构建个人区域(Personal Zone)将用户的多种Web设备虚拟互联,利用个人区域中心(PZH)和代理(PZP)实现服务发现、安全通信与数据同步。基于模型驱动工程和CAMELEON参考框架,Webinos采用事件-条件-动作(ECA)规则驱动的自适应用户界面机制,能够根据设备类型、输入模态、屏幕状态等上下文动态调整界面呈现。文章详细阐述了其技术架构、自适应框架及在车载、移动等场景的应用案例,并总结了其在跨设备兼容性、原创 2025-10-24 09:16:07 · 11 阅读 · 0 评论 -
33、可持续无线宽带接入:节能与高效的创新之路
本文探讨了可持续无线宽带接入的节能与高效创新路径,涵盖基站硬件节能、网络级部署优化、动态资源管理及集成化节能方案。通过天线静音、波束赋形、异构网络、中继技术、基站协作等手段提升能效,并验证了自适应开关、去扇区化等策略在实际网络中的节能潜力。文章还介绍了停用与降模式两类集成方案,以及面向未来的低信令开销设计,可实现高达90%的节能效果。多项技术已在硬件原型和运营商平台上验证可行,整体方案可降低超50%能耗,推动移动通信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原创 2025-10-23 13:00:20 · 10 阅读 · 0 评论 -
32、迈向未来互联网的可持续无线宽带接入
本文探讨了实现可持续无线宽带接入的关键技术与策略。通过对无线接入网(RAN)能耗的分析,提出通过硬件改进和智能部署实现每站点能耗降低50%的目标。介绍了EARTH项目提出的能源效率评估框架(E3F),用于量化不同网络环境下的节能潜力,并详细阐述了其在系统级评估、功率建模和流量建模中的应用。文章还展示了宏基站和小基站的节能硬件设计,以及时间与频率占空比循环等无线接口技术如何协同提升能效。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节能策略的综合实施路径,并讨论了技术兼容性、成本效益和服务质量保障等挑战及应对方案。最后展望了5G及未来原创 2025-10-22 15:49:43 · 14 阅读 · 0 评论 -
31、物联网服务测试架构与可持续无线宽带接入研究
本文探讨了物联网服务测试架构与可持续无线宽带接入的研究。在物联网领域,提出基于TTCN-3和语义服务描述的测试方法,结合行为模型推导与外部服务及资源模拟,实现对物联网服务的全面测试。在可持续通信方面,介绍了EARTH项目如何通过评估和集成多种节能方案,如基站节能、小基站部署和频谱效率优化,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网络能源消耗与碳足迹。研究为未来物联网测试体系和绿色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原创 2025-10-21 15:42:42 · 11 阅读 · 0 评论 -
30、物联网服务创建与供应的测试启用架构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物联网服务创建与供应的测试启用架构,基于欧盟ICT-FP7项目IoT.est与IoT-A的架构参考模型(ARM),提出了一套支持语义驱动、自动化测试与动态适应的连贯架构。该架构通过知识管理、服务组合环境、服务运行时环境和测试组件等核心模块,实现了从服务设计到部署、执行与测试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文章详细阐述了其与IoT-A模型的映射与扩展关系,展示了在智能家居、工业物联网和智能交通等场景中的应用潜力,并给出了实施步骤与未来发展趋势,为构建高效、可靠、可互操作的物联网系统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原创 2025-10-20 16:34:21 · 17 阅读 · 0 评论 -
29、ComVantage与物联网服务创建架构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ComVantage架构与物联网服务创建架构的核心理念与技术实现。ComVantage通过单一用途移动应用、模型驱动的业务流程编排、多层安全控制及语义数据提升,支持企业内复杂工作流与跨组织协作;其链接数据适配器实现了传统数据库与实时传感器数据的语义集成,建模框架则有效连接业务愿景与技术执行。同时,物联网服务创建架构通过语义服务层、自动化测试和上下文感知适配,实现服务的动态构建与智能响应。两者协同发展,推动工业环境下的数据共享、应用集成与流程优化,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未来,智能化、跨领域融合与标原创 2025-10-19 09:23:53 · 13 阅读 · 0 评论 -
28、未来互联网应用架构与移动企业协作的探索
本文探讨了未来互联网应用架构中的设备独立架构(DIA)与移动企业协作框架ComVantage。DIA通过中间件实现多设备服务整合、UI抽象分发与安全策略管理,支持智能多设备应用的灵活部署;ComVantage基于Linked Data提供数据互联、语义集成与跨组织业务流程协作,推动制造业等领域的移动化协同创新。文章分析了两者的技术架构、应用场景及未来研究方向,强调融合DIA与ComVantage潜力,以提升用户体验和企业协作效率。原创 2025-10-18 13:15:56 · 15 阅读 · 0 评论 -
27、物联网模块化中间件与未来互联网应用架构探索
本文探讨了基于OSGi的物联网模块化中间件设计与实现,展示了其在教育场景中的MOMIT系统示例,并深入分析了未来互联网应用的设备独立架构(DIA)理念。通过模块化、服务化和事件驱动机制,实现了灵活的设备管理与多设备协同。文章进一步提出将物联网中间件与DIA结合的应用模式,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开发效率与用户体验,并展望了安全隐私、智能化与跨领域融合的发展方向。原创 2025-10-17 14:41:47 · 19 阅读 · 0 评论 -
26、基于OSGi构建物联网模块化中间件
本文介绍了基于OSGi构建物联网模块化中间件MOMIT的设计与实现。通过OSGi的模块化、动态生命周期管理、事件通信、本地与远程服务等特性,MOMIT实现了设备层、业务逻辑层和接口层的分层架构。该中间件满足细粒度模块化、松耦合服务组合、统一设备接口和多模态用户交互等需求,支持系统的动态扩展与灵活配置,适用于复杂多变的物联网应用场景。原创 2025-10-16 10:16:37 · 10 阅读 · 0 评论 -
25、物联网认知管理与OSGi模块化中间件
本文介绍了一种面向物联网的认知管理框架与基于OSGi的模块化中间件。认知管理框架通过VO、CVO和用户/利益相关者三层结构,实现情境感知、动态服务创建、基于知识的实例化及CVO自我修复,有效应对设备异构性和动态环境。结合OSGi的服务注册发现、动态模块管理和生命周期控制机制,提升了物联网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文章通过环境辅助生活案例验证了框架的可行性,并展示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知识的实例化和自我修复显著提升了响应效率。未来可结合AI技术进一步优化自动化与智能水平。原创 2025-10-15 13:52:41 · 10 阅读 · 0 评论 -
24、赋能物联网的认知管理框架
本文提出了一种赋能物联网的认知管理框架,旨在解决设备异构性与系统复杂性问题。框架由虚拟对象(VO)层、复合虚拟对象(CVO)层以及用户/利益相关者和服务层构成,支持动态创建、知识驱动实例化和自我修复等核心操作。通过抽象现实世界对象、语义组合服务资源及感知用户意图,该框架实现了跨域互操作与智能化服务提供,并在环境辅助生活场景中验证了其可行性与应用潜力。原创 2025-10-14 11:21:15 · 14 阅读 · 0 评论 -
23、智能桑坦德:物联网服务与创新探索
本文介绍了智能桑坦德项目中的两项以公民为中心的物联网创新服务:增强现实(AR)服务和参与式感知服务。AR服务通过SmartSantaberRA应用程序整合城市多源信息,利用AR、QR码和NFC技术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城市导览体验;参与式感知服务则通过Pace of the City应用程序让市民成为城市传感器,主动报告事件并共享数据,提升市政响应效率。文章详细阐述了服务架构、技术实现、应用案例及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未来智能化升级、多领域融合与全球合作的发展趋势,展示了智能城市中技术与公众参与融合的实践范例。原创 2025-10-13 10:19:07 · 14 阅读 · 0 评论 -
22、物联网研究与创新:从IPv6到智慧城市服务
本文探讨了IPv6在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及其与CoAP、EXI和oBIX等技术结合的优化协议栈应用,展示了其在传感器网络和楼宇自动化中的部署实践。同时,文章介绍了智慧城市的创新服务,如增强现实和参与式传感,并详细描述了支持这些服务的三层网络架构与四大子系统平台。通过分析服务提供与实验流程,揭示了物联网基础设施在实际场景中的运作机制。最后,总结了当前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物联网在技术优化、数据管理和公民参与等方面的发展方向。原创 2025-10-12 11:44:30 · 11 阅读 · 0 评论 -
21、迈向基于IPv6的未来物联网:技术解析与应用展望
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IPv6的未来物联网技术架构与应用前景。随着IPv4地址枯竭和物联网设备激增,IPv6凭借海量地址空间和先进特性成为物联网发展的基石。文章系统分析了IPv6全球部署趋势、IoT6参考架构的设计思路与组件功能,重点介绍了基于DNS-SD和mDNS的服务发现机制、RESTful接口与CoAP协议的应用,以及在智能家居和工业物联网等场景中的实践案例。同时展望了IPv6技术持续演进、物联网架构融合创新及多行业深度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10-11 16:52:52 · 9 阅读 · 0 评论 -
20、云安全与物联网IPv6架构的创新探索
本文探讨了两个欧盟支持的研究项目:Seed4C和IoT6。Seed4C项目通过构建安全元件网络(NoSE),为云计算环境提供端到端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提出基于最小可信计算基础的创新架构,并在高性能计算和多级隐私策略执行中验证其应用价值。IoT6项目则聚焦于基于IPv6的物联网架构,利用IPv6的可扩展性、自动配置和安全性,实现异构设备的互操作性、服务发现与云计算集成,尤其展示了建筑自动化组件通过协议转换接入IPv6网络的实践。两个项目分别在云安全与物联网领域提供了前瞻性技术路径,未来有望在金融、医疗、智能城市原创 2025-10-10 11:11:58 · 10 阅读 · 0 评论 -
19、迈向安全的网络虚拟化架构
本文介绍了一种迈向安全网络虚拟化的全球虚拟化架构(GVA),旨在克服现有网络在安全性、策略支持和IP独立性方面的不足。GVA由连接虚拟化层(CVL)、应用和服务虚拟化层(ASVL)和信息基础设施(I2)三大模块构成,通过虚拟组网络(VGN)概念实现基于身份的通信,并强调身份与标识符的分离。架构融合了覆盖网络、属性驱动连接和跨层安全设计,支持移动端点、动态连接与可扩展策略管理。文章还分析了各功能模块的技术特点及其实现可行性,展望了GVA在软件定义网络和未来互联网中的应用潜力。原创 2025-10-09 15:33:50 · 13 阅读 · 0 评论 -
18、物联网云系统资源优化与安全网络虚拟化架构探索
本文探讨了物联网与云计算环境下的系统资源优化及安全网络虚拟化架构。重点分析了云服务动态匹配模型SOFFD、云管理服务控制循环机制,以及基于语义规则的事件数据模型在服务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针对传统互联网架构的局限性,系统梳理了包括LISP、HIP、HIMALIS、MOFI和ICN等在内的多种新型网络虚拟化架构,并从策略支持、可扩展性、安全性、流分离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研究表明,现有架构在安全性与策略支持方面普遍存在不足,未来需结合机器学习、区块链与零信任等技术,提升智能化管理与安全保障能力。文章最后指出,面原创 2025-10-08 09:24:06 · 14 阅读 · 0 评论 -
17、利用匹配和自我管理原则实现物联网云系统的资源优化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匹配和自我管理原则的物联网云系统资源优化方法,通过集成监控数据与用户配置文件,结合链接数据机制实现高效的云服务匹配与动态资源控制。文章探讨了物联网云服务的匹配流程、面临的挑战以及基于RDF/SPARQL的服务发现方法SOFFD的应用,并引入CQELS引擎支持高吞吐量的日志流处理,提升云管理的可扩展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服务匹配效率,未来将进一步探索智能算法、安全隐私及跨云互操作性以增强系统性能。原创 2025-10-07 11:43:10 · 10 阅读 · 0 评论 -
16、云环境下服务生态系统优化探索
本文探讨了云环境下服务生态系统的优化问题,重点分析了DAEM和SOA4All两种优化器的特性、实验设计及实际应用。DAEM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局部交互机制,适用于多站点分布式场景和连续优化过程,如交通与制造领域;而SOA4All适合单站点部署,擅长处理大规模服务的一次性最优组合,广泛应用于旅行预订等复杂服务集成场景。通过在BonFIRE云平台上的实验验证,文章总结了两种模型在部署性能、可扩展性和输出稳定性方面的差异,并提供了实际应用案例与未来研究方向。原创 2025-10-06 10:22:59 · 14 阅读 · 0 评论 -
15、基于云的大数据评估框架与服务生态系统优化探索
本文探讨了基于云的大数据评估框架与服务生态系统优化模型。通过构建云基评估框架,解决了传统大数据基准测试中的数据分布、计算能力、算法效率测量和注释效率等问题,并结合VISCERAL实例介绍了训练与测试阶段的流程及手动注释管理机制。在服务生态系统方面,对比分析了全局优化(SOA4All)与局部优化(DAEM)两种模型的特点,利用BonFIRE多站点云基础设施进行实验验证,揭示了各自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势与局限。文章进一步讨论了评估自动化、可持续资金模式及隐私保护等未来方向,为大数据评估和服务组合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原创 2025-10-05 13:03:55 · 12 阅读 · 0 评论 -
14、Contrail与VISCERAL:分布式应用部署与大数据评估框架
本文介绍了Contrail与VISCERAL两个重要技术框架。Contrail提供基于SLA的跨云分布式应用部署解决方案,通过受限执行环境(CEE)实现资源约束管理、弹性扩展与多云互操作性,支持部分部署、资源预订和快照功能。VISCERAL则是一个面向大数据的云评估框架,专注于医学图像分析领域,通过将算法带至数据端的方式,解决传统基准测试中数据分发困难、计算资源不均、效率不可比及标注成本高等问题。文章还探讨了当前大数据评估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VISCERAL在安全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未来发展原创 2025-10-04 15:51:26 · 11 阅读 · 0 评论 -
13、Contrail:基于SLA的分布式应用部署
Contrail是一个开源的虚拟化集成平台,致力于解决云计算环境中的互操作性、安全性和性能保障问题。通过基于服务级别协议(SLA)的自动化管理,Contrail支持在异构云提供商联合中高效部署分布式应用。其核心组件包括联邦层、提供商层和资源层,结合虚拟执行平台(VEP)与标准OVF格式,实现跨云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与弹性扩展。Contrail提供从SLA协商、资源选择到应用监控的全流程支持,确保应用在QoS和QoP约束下的可靠运行,为用户屏蔽底层复杂性,提升云服务的灵活性与可移植性。原创 2025-10-03 15:37:41 · 15 阅读 · 0 评论 -
12、在IMS网络中集成OpenFlow及云环境下分布式应用部署
本文探讨了OpenFlow在IMS网络中的集成以及云环境下分布式应用的部署。通过在IMS测试床中引入OpenFlow和SDN技术,实现了灵活的资源管理、QoS保障和实验便利性;在云计算方面,利用Contrail框架实现云间互操作、SLA管理和跨云应用部署。文章分析了相关技术优势、应用场景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展望了未来在网络与云计算融合领域的发展方向。原创 2025-10-02 11:53:36 · 13 阅读 · 0 评论 -
11、未来互联网高可用性与OpenFlow在IMS网络中的集成
本文探讨了未来互联网架构中的高可用性挑战及OpenFlow在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中的集成应用。针对网络抗故障能力,分析了LFA与rLFA技术的优化方法,包括成本优化与图扩展策略,并比较了其在不同拓扑中的保护覆盖效果。研究表明,rLFA结合图扩展可显著减少所需新增链路,实现接近100%的故障保护。同时,文章介绍了将OpenFlow引入IMS测试床的步骤,涵盖资源可视化、分配、配置与监控,支持QoS实验、新协议测试和应用集成等研究方向。最后总结了当前技术局限,展望了多故障处理、流量工程融合及任意成本网原创 2025-10-01 15:23:03 · 11 阅读 · 0 评论 -
10、未来互联网的高可用性
随着实时多媒体应用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快速发展,未来互联网对高可用性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聚焦于IP快速重路由(IPFRR)技术中的无环备用路径(LFA)及其扩展远程LFA(rLFA),分析其在不同网络拓扑下的故障保护能力。研究表明,尽管LFA是当前唯一可部署的快速恢复方案,但其无法实现100%故障覆盖,且受拓扑结构限制。通过图扩展和链路成本优化等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保护率,但仍面临NP完全问题与实际部署挑战。文章总结了现有技术的局限,并展望了未来突破拓扑依赖、降低复杂性和适应新型网络需求的研究方向原创 2025-09-30 09:38:17 · 12 阅读 · 0 评论 -
9、虚拟传感器网络中未来互联网应用的QoS管理
本文探讨了虚拟传感器网络(VSN)中未来互联网应用的服务质量(QoS)管理,重点分析了不同应用领域下的路由指标选择与组合方法。通过JSIM模拟平台对能源控制、交通控制、物流和安全四大类应用进行性能评估,结果表明:基于跳数(HC)和剩余能量(RE)的字典序或加权组合适用于能源控制;交通控制需结合HC与安全指标PFI以应对异常节点;物流应用推荐ETX与RE加权为(0.8,0.2)的加法组合;安全相关应用则最优采用PFI、ETX和RE权重为(0.4,0.4,0.2)的复合指标。研究强调无‘万能’路由策略,应根据具原创 2025-09-29 16:35:34 · 13 阅读 · 0 评论 -
8、信息中心网络与虚拟传感器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本文探讨了信息中心网络(ICN)与虚拟传感器网络(VSN)的发展与应用。ICN通过以信息为中心的架构变革,提供可扩展的内容分发、灵活的安全机制和高效的一致性管理;VSN借助VITRO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与多应用QoS差异化,基于RPL协议提出支持多种路由指标的无环收敛路由方案。文章详细分析了VITRO在智能家居、智能城市、商业环境和安全应用中的适配性,并通过模拟验证其性能优势。未来,结合AI与区块链等技术,两类网络有望推动未来互联网的智能化与高效化发展。原创 2025-09-28 10:13:31 · 11 阅读 · 0 评论 -
7、以信息为中心网络的最小核心探索
本文探讨了以信息为中心网络(ICN)的最小核心架构,提出以信息空间(IS)为抽象核心,不预设命名与安全机制,支持多种上层扩展。通过定义弱语义的发布与接收模型,结合通用信息接口(UII),实现解耦、可扩展、安全且兼容异构实现的网络范式。文章分析了现有架构如CCN和PURSUIT的局限性,阐述了IS的核心公理与计算模型,并展示了如何在核心之上构建新功能,强调其在降低耦合、提升安全性与支持动态服务组合方面的优势,为ICN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原创 2025-09-27 13:54:15 · 10 阅读 · 0 评论 -
6、开启未来网络之路:从多维度视角探索
本文从多维度视角探讨了未来网络的发展,涵盖标识框架、数据感知网络(DAN)、环境与社会经济意识、信息中心网络(ICN)的最小核心探索等关键领域。文章分析了ITU-T Y.3031、Y.3021等相关标准,梳理了全球主要国家和组织自2000年以来的研究与标准化时间线,并讨论了ICN架构的复杂性与互操作性挑战。通过提出信息空间作为最小核心的潜力,强调了网络功能正交性、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的机遇。最后总结了未来网络在技术整合、社会协调与标准化方面的挑战与前景,展望了更加智能、高效和包容的网络未来。原创 2025-09-26 13:09:07 · 10 阅读 · 0 评论 -
5、开启未来网络之路——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部门(ITU - T)的视角框架
本文从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的视角,系统阐述了未来网络(FNs)的标准化框架与发展路径。重点介绍了ITU-T Y.3001建议中提出的四大目标——服务感知、数据感知、环境感知和社会经济感知,以及十二项设计目标。文章深入分析了服务感知中的网络虚拟化与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探讨了数据感知中基于内容ID的通信模式,并补充了环境与社会经济感知的潜在应用场景。同时,概述了ITU-T与其他标准组织如ONF和IETF的合作方向,展望了未来网络在统一架构、智能管理、高效数据处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前景。原创 2025-09-25 12:54:08 · 13 阅读 · 0 评论 -
4、探索NEBULA:助力云计算的未来互联网架构
NEBULA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架构,旨在为云计算和高可靠性应用提供安全、弹性和可信赖的网络支持。通过三大核心架构方向——超可靠路由系统(NCore)、支持策略执行的数据平面(NDP)和用户可控制的虚拟化网络技术(NVENT),NEBULA解决了传统互联网在安全性、路径冗余和策略管理方面的局限性。文章深入探讨了其架构设计、配置操作、优势挑战,并与传统互联网进行对比,展望了其在技术优化、多领域应用拓展及标准化合作方面的发展前景。原创 2025-09-24 09:30:04 · 16 阅读 · 0 评论 -
3、迈向新覆盖应用的社交感知管理
本文探讨了新覆盖应用在社交感知管理下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涵盖QoE评估、移动云设备能耗管理及利益相关者激励机制。通过云间通信和社交感知流量管理两大用例,提出基于QoE-社交感知、能源效率和经济效率的系统架构设计。结合主观与客观QoE评估方法,构建动态资源分配与节能模型,并利用OSN信息优化缓存与流量路径。未来将朝着更智能的QoE管理、绿色能源应用和跨领域协同方向发展,推动高效、可持续的网络与云服务管理。原创 2025-09-23 13:22:55 · 10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