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语言与机器模拟:差异与挑战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其复杂性远超我们的想象。从语音的特征到语义的理解,从人类大脑的处理机制到机器模拟的尝试,都充满了挑战和奥秘。
语音的超音段特征
语音的音高、响度和语音片段的可变时长被称为“超音段特征”。这些特征并非局限于单个声学片段,而是贯穿于单词、短语或整个话语的结构之上。在说话时,我们常常利用这些特征来强调单词中的特定音节,从而区分不同的词义。例如,“present”作为名词和动词时,重音位置不同,意义也不同。
超音段特征在对话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是简短的话语也能通过语调传达不同的含义。以“okay”一词为例,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中性的认可、怀疑的疑问等多种意思。此外,语调还能反映我们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如紧张、快乐、沮丧或害羞等。
独特的人类声音
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声道的大小和形状、头骨的特征、嘴唇的形状、脸颊和舌头的大小等。此外,环境也会对声音产生影响,不同的场所(如开阔场地、剧院、铺有地毯的办公室)会有不同的混响特性,背景噪音也会改变声音的频谱特征。
然而,我们的大脑具有惊人的能力,能够将基本的语音音素视为不变的元素,即使它们的物理实现各不相同。例如,无论/m/音由谁发出、在何种情境下听到,我们都能将其识别为/m/音。同时,大脑还能清晰地感知伴随这些音素的其他声学变化来源,并在嘈杂的环境中分离出每个人的语音。目前,还没有机器能够在极端声学环境中达到人类的语音感知和声音源分离能力。
语言的歧义性
语言本身具有内在的歧义性和简洁性。同一个常见单词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含义,需要听众根据语境来理解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