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概念形成:儿童与工程师的差异
1. ISO 标准下的机器人
目前,大多数机器人制造商的实践并非创造像孩子们所画的那样逼真的类人机器人。他们主要制造用于工业工作的自动化机器人,不过也越来越多地致力于制造内置人工智能或算法学习能力的社交机器人。
机器人制造商依据专业标准来定义机器人,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 8373:2012 将机器人定义为:“一种在两个或多个轴上可编程的驱动机构,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在其环境中移动以执行预期任务”。自主性在这里指的是基于当前状态和感知,无需人类干预就能执行预期任务的能力。
工业机器人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 类型 | 特点 |
| ---- | ---- |
| 独立运行机器人 | 通常被限制在防护笼内,与人类隔离操作 |
| 协作机器人 | 设计用于与工人进行物理交互 |
过去,工业机器人被安置在可预测的环境中以确保安全运行,如今它们已进入开放空间与人类协作,因此需要新的协作技能。
早期控制机器人的计算机软件是布尔型的,其基于布尔逻辑或布尔代数。在机器人软件中,数千个(甚至更多)逻辑“门”构成数字电路。技术的一个重大进步是能将更多逻辑门集成到微芯片中。这些逻辑门基于特定的逻辑系统,如 “A 与 B”、“A 或 B”、“A 且非 B” 等。
随着人工智能和反馈传感器的引入,现成的机器人正逐渐接近孩子们所画的自主生物。机器人已突破了以往工业机器人的受控笼子,走向更具控制论意义的“闭环控制”,即机器人能够整合反馈并“学习”。闭环系统和传感器的结合深刻改变了机器人的能力。然而,该系统的有效运行依赖于机器人感官反馈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当机器人离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