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图像的散斑统计及其应用
超声图像在医学中广泛应用,如诊断肿瘤、器官病变等。但是由于声学波在组织内传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图像存在伪影和噪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其中散斑噪声占据了重要地位。
散斑是由于超声波在组织内传播时,各向同性介质发生反射散射时,波前出现的相位微小起伏而产生的干涉现象。散斑噪声对于超声图像的分辨率、对比度和信噪比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散斑噪声统计及其滤波方法具有一定的意义。
散斑噪声通常被建模为与图像强度具有控制关系的指数随机变量。在实际应用中,均衡化、中值滤波、高斯滤波及非局部均值等方法都可以有效去除散斑噪声。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均衡化会将低对比度区域的像素值拉升,高斯滤波会模糊纹理信息等。
因此,近年来,基于各向异性扩散(Anisotropic Diffusion,AD)的滤波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AD滤波是一种非线性滤波方法,其能够保留图像纹理信息的同时去除噪声。在AD滤波中,采用了梯度信息作为正则项,对于边缘区域采用不同的扩散系数,从而使得边缘区域的纹理信息得以保留。最终,通过迭代求解偏微分方程,得到去噪后的图像。
下面我们介绍一种基于超声图像散斑统计的各向异性扩散滤波器,并提供对应的Matlab源代码。
代码如下:
function img_ad = us_adfilter(img, kappa, niter)
% 图像各向异性扩散滤波
%
% 输入参数:
% img - 输入图像
% kappa - 控制滤波强度的常量
% niter - 迭代次数
% 输出参数:
% img_ad - 滤波后的图像
img = double(img);
dims = size(img);
img_ad
本文探讨了超声图像中的散斑噪声问题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介绍了散斑噪声的成因和统计特性,并讨论了均衡化、中值滤波等传统方法的局限性。重点阐述了基于各向异性扩散滤波的非线性去噪方法,该方法能有效保留图像纹理。还提供了Matlab实现代码,强调了参数选择和计算效率的重要性,旨在提升超声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