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与道德地位:深入探讨道德模型
1. 道德地位理论的背景与挑战
在探讨道德地位相关问题时,我们面临着诸多复杂的观点和挑战。有人认为成为人的潜力可作为道德地位的基础,但对此存在怀疑。而且,拒绝渐进主义观点的人面临一个挑战,即我们的祖先从心理能力低于现存低等动物的生物逐渐进化为具有人类心理能力的个体,期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来划分动物和人的道德地位。
渐进主义观点也存在问题。如果它将某些心理能力视为道德地位的基础,并在动物之间进行细致的道德地位区分,那么也必须在人类之间,甚至在没有认知缺陷的人类之间进行区分,这与广泛接受的道德平等理想相冲突。
2. 渐进主义与痛苦的关系
2.1 关于杀戮与痛苦的直觉差异
我们通常认为道德地位的差异会影响不杀戮或拯救个体的理由强度。然而,我们对杀戮和见死不救的直觉很特殊。例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杀害一个 50 岁的人与杀害一个 30 岁的人被认为同样错误,尽管 30 岁死亡通常意味着更大的生命损失。但对于非致命伤害,较小的差异在道德和法律上却被认为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故意让一个人强烈痛苦 10 秒与让其痛苦 20 小时,后者的过错明显更大。
2.2 一种可能的观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虽然杀戮的错误程度会随受害者的道德地位而变化,但施加一定量痛苦的错误程度则不会。根据这种观点,我们可以承认完全缺乏道德地位的个体的痛苦影响较小。我们还可以扩大缺乏道德地位的个体范围,包括不仅是无关联的个体,还有短期内心理联系非常薄弱的个体。在这个低门槛之上,所有有意识的生物都有不同程度的道德地位,道德地位会影响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杀戮个体的错误程度,但不会影响造成个体痛苦的错误
基于感受性的道德地位模型探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