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为在校大学生,于2024年9月起进行电子电路设计学习,并将学习内容记录于此,方便回顾。
内容多源于网络。
对于理解偏误之处欢迎各位前辈及同仁批评指正。
一、前言
本篇文章主要服务于DAPLink中用到的Type-C接口,并对几个概念进行补充和加深理解。
内容主要来自官方文档。
注意到:文档给出了 USB Type-C Port to USB Type-A Port or USB Type-C Port to USB Type-B Port及其兼容USB2.0规范的连接模型,在设计接口时需要注意与对应模型规范一致。
二、概念的补充
之前文章对于几个属于理解有偏颇之处,下面附上文档中的解释。

Downstream Facing Port(面向下游的端口),特别是与 USB 连接中的数据流相关联。通常是主机上的端口或设备连接到的Hub(集线器)上的端口。在初始状态下,DFP 获取VBUS和 VCONN,并支持数据。供充电的 DFP 端口仅提供 VBUS 。

Upstream Facing Port(面向上游的端口),特别是与 USB 连接中的数据流相关联。设备或Hub(集线器)上连接到主机或 Hub 的 DFP 的端口。在初始状态下,UFP 接收 VBUS 并提供数据。

本规范中使用的首字母缩略词,指的是可以用作 Source 或 Sink 的 USB 端口。port 提供的角色可以固定为 Source 或 Sink,也可以在两个状态之间交替。最初,当作为 Source 运行时,端口还将承担 DFP 的数据角色,而当作为 Sink 运行时,该端口也将承担 UFP 的数据角色。可以使用 USB PD 电源角色交换动态更改端口的电源角色。
三、线缆模型(接口)
首先附上完整的规范引脚分配,值得注意的是,该图适用于 USB Type-C Port to USB Type-C Port

实际上,文档给出了转接线缆的标准及其连接电路的配置规范。如下。

本人经查阅文档确定使用的接口应属下种模型。


其中仍存在的问题是CC引脚的下拉。
经检验,两个CC引脚均悬空不影响设备正常工作,但在阅读文档是未找到对于Rd电阻配置的其他说明,故决定暂时与该模型连接方式保持一致。
四、Signal Pin
由于使用的是USB2.0标准进行通信,主要使用下述引脚。

由于使用的模型是 USB Type-C to USB 2.0 Standard-A Cable Assembly Wiring,正常情况下Type-C端不支持正反插,所以在设备上要将两组差分线分别对应连接在一起。
同时注意USB2.0标准通过配置上拉电阻实现配置传输速率,设计时主要对Rpu进行配置。

由于本人使用时走线较短,所以对于特性阻抗等问题暂不深入考虑,未来学习工作中需要时再记录。
Type-C接口设计详解
190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