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概率
首先,理解这两个公式的前提是理解条件概率,因此先复习条件概率。
P(A∣B)=P(AB)P(B)P(A|B) ={ P(AB) \over P(B)}P(A∣B)=P(B)P(AB)
理解这个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第一个角度:在B发生的基础上,A发生的概率。
那么B发生这件事已经是个基础的条件了.现在进入B已经发生的世界,看看A发生的概率是多少。那么分子就是B发生A也发生,分母就是B这个世界发生的概率了。分母如果是1,那么成了什么意思呢?
另一个角度是看韦恩图。这里A在B发生的基础上发生的概率是A和B交集的阴影部分面积占用B的比例。
那么由条件概率出发,看一下变形出来的乘法公式:
P(AB)=P(A)⋅P(B∣A)=P(B)⋅P(A∣B)P(AB) = P(A)\cdot P(B|A) = P(B)\cdot P(A|B)P(AB)=P(A)⋅P(B∣A)=P(B)⋅P(A∣B)
也可以提供上面的两个角度来理解这个公式,虽然可以由上面的直接推导,但是我们认为这是问题的思考的不同角度,不仅仅是公式之间的运算。
一:AB同时发生的概率是在A基础上发生B的概率乘以A本身在外部发生的概率,也是B基础上发生A的概率乘以B本身在外部发生的概率.
二:AB表示的是阴影部分的面积占用A或者B的比例关系。
仅仅从形式上说,竖线后面的要在前面多乘以一个以达到平衡。
全概率
然后再看全概率公式。
一个别人举的例子:
一个村子与三个小偷,小偷偷村子的事件两两互斥,求村子被偷的概率。
解释:假设这三个小偷编号为A1,A2,A2A1,A2,A2A1,A2,A2;
偷东西的事件标记为BBB,不偷的话标记为:B‾\overline BB
那么被偷的概率就是:要么是A1A1A1,要么是A2A2A2,要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