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
文章平均质量分 55
DrCrypto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Hub与Switch的帧的广播细节
Hub与Switch的帧的广播细节@(计算机网络)直接看题。(2016.35)若主机H2向主机H4发送一个数据帧,主机H4向主机H2立即发送一个确认帧,则除H4外,从物理层上能够收到该确认帧的主机还有:DA. 仅H2 B. 仅H3 C. 仅H1,H2 D. 仅H2,H3分析:只是单纯考察数据链路层帧的传送时的过程。当H2向H4传递时,将会把MAC地址告诉Switch,这样当H4发回确认帧时,可原创 2016-11-25 14:50:06 · 3356 阅读 · 0 评论 -
奈奎斯特定理、香农定理的再理解
奈奎斯特定理、香农定理的再理解@(计算机网络 )关于码元,先复习这个概念:http://blog.youkuaiyun.com/u011240016/article/details/53333682奈奎斯特定理在理想低通的条件下–没有噪声,带宽有限的信道,极限码元速率是2W 波特。 W是信道带宽,单位是Hz.每个码元离散状态的数目用V表示,则:极限传输速率 = 2Wlog2V2Wlog_2V重点是香农定理。香原创 2016-11-25 14:34:45 · 16657 阅读 · 0 评论 -
关于同网段内主机之间通信细节
关于同网段内主机之间通信细节@(计算机网络) 如果主机A向处于同一子网段的主机B(IP地址为172.16.204.89/16)发送一个分组,那么主机A使用的“这个网络上特定主机”的地址是?分析:通常我们会关注网际间IP数据报的传输,但是忽略了本网段主机之间的传输细节。在A类地址中我们知道网络号可以取到全0,因为A类地址网络号第一个比特限定为0,但是B,C类都不会取到。A类下,网络号全0表示th原创 2016-12-07 13:47:49 · 2128 阅读 · 0 评论 -
关于滑动窗口的小小小tip
关于滑动窗口的小小小tip@(计算机网络)如果提出来一个结论:窗口大小 = 发送窗口大小+接收窗口大小。不知道会多少人觉得这是在干啥。对于n比特编号的数据帧,曾经讨论过,发送窗口+接收窗口≤2n发送窗口+接收窗口 \leq 2^n时可以区分新旧轮次。http://blog.youkuaiyun.com/u011240016/article/details/52653923?locationNum=2&fps=1原创 2016-12-13 16:58:36 · 4313 阅读 · 0 评论 -
区分网关和路由器
借助一道题目引出网关和路由器的区别,理清网关的概念。加入一台连接到网络上的计算机的网路配置是:IP地址为136.62.2.55,子网掩码是255.255.192.0,网关地址是136.62.89.1。这台计算机在网络中不能与其他主机进行通信,其中设置导致了问题产生的是:A. 子网掩码 B. 网关地址 C. IP地址 D. 其他配置分析:因为B类地址的开头是128~191,因此这个是B类地址,也原创 2016-10-19 22:05:35 · 5057 阅读 · 5 评论 -
以太网最小帧长与TCP/IP的联合运用
以太网最小帧长与TCP/IP的联合运用@(计算机网络) 在平均往返时延RTT = 20ms的快速以太网上运行TCP/IP协议,假设TCP的最大窗口尺寸是64KB,问此时TCP协议所能支持的最大数据传输率约是(C) A. 3.2Mbit/s B. 12.8 Mbit/s C. 25.6Mbit/s D. 51.2Mbit/s分析:在数据链路层具体讨论过最短帧长的问题。没有原创 2016-12-07 01:30:43 · 2688 阅读 · 2 评论 -
ping命令总结
ping命令总结@(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一旦断网,相信很多人第一件事就是调出终端,ping一下自己的路由,当然大多数是ping一下百度。。。深入一点点看,PING是什么。PING: Packet Internet Groper, 因特网包探测器。ping发送的是ICMP报文,ICMP全称是: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中文名称叫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这样翻译,原创 2016-12-07 00:58:51 · 2795 阅读 · 0 评论 -
TCP/IP与OSI的特征对比总结
TCP/IP与OSI的对比总结@(计算机网络)TCP/IP模型共分四层。网络接口层:包含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值得注意的是,TCP/IP协议并不区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笼统称之为网络接口层。此外,TCP/IP模型没有明确区分服务,接口和协议。而OSI是明确区分的,因为OSI是设计完备,但是根本没有实际运用的纸上谈兵的作品,是参考模型,而TCP/IP是典型的从实践中孕育,发展,原创 2016-12-07 00:07:41 · 6012 阅读 · 0 评论 -
DNS递归与迭代查询次数计算
DNS递归与迭代查询次数计算@(计算机网络)设计缘由 理论上说,整个因特网可以只用一个域名服务器。使它装入因特网上所有的主机域名,并回答所有对IP地址的查询。但是这么做,这个服务器肯定扛不住,因为因特网太大了。而且一旦这个服务器宕机了,整个因特网就要崩溃,瘫痪。由此,引入的是层次树状结构,用的是分布式域名系统。在域名服务器的层次结构中要仔细体会分布式从哪里得到保证。因特网的域名系统时联机分布式原创 2016-11-26 16:06:38 · 5318 阅读 · 0 评论 -
RIP路由协议的理解
RIP路由协议的理解@(计算机网络)距离向量算法,实际中较少使用。默认,RIP使用简单的度量:通往目的站点所需经过的链路数?。取值为1~15,数值16表示无穷大。使用UDP的520端口发送和接收RIP分组。RIP**每隔30秒以广播形式**发送一次路由信息,在邻居之间互传。防止广播风暴:后续分组做随机延时后发送。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更新,相应的距离设置为无穷大–16,并从路由表中删原创 2016-11-26 01:42:29 · 65118 阅读 · 39 评论 -
引入Hub再生的最短帧长及主机之间距离的最大值计算
引入Hub再生的最短帧长及主机之间距离的最大值计算@(计算机网络)首先看一道题。相关的一个小的知识点想了很久,查了很多书,资料,最后只能暗自说一句,找到有效信息真难。历时三个小时求索不得,出去吃了一点东西,回来发现差不多有了自己的理解。然后回来再看了一眼前面写的对最小帧长的思考,注意到争用期的细节:是往返传播时延之和。这个在下意识里我觉得很自然的概念,一下点开了心中的疑惑。既然争用期是在两点之间直接原创 2016-11-25 23:57:23 · 10085 阅读 · 16 评论 -
关于信道利用率的总结与一道习题的最终解释
首先是概念。信道利用率,也叫信道的效率,定义很多,但是常用的是时间角度的定义。OK,上定义:对发送方而言,发送方在一个发送周期内,有效地发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占整个发送周期的比率。那么,什么是发送周期?发送周期:发送方从发送第一个数据开始,到接收到第一个确认帧为止。设发送周期为T,这个周期内发送的数据量为L,发送方的速率是C,则发送方用于发送有效数据的时间是L/C。 在这种情况下,信道的利用率是(L原创 2016-09-21 22:00:44 · 41445 阅读 · 52 评论 -
数据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这个名称每次听着都很陌生,但是实际的协议,其实是很熟悉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想应该是总结的层次不够抽象。这里再次加以总结: 介质控制访问指代的是:广播信道中信道分配的协议属于数据链路的一个子层,即MAC层。换句话说,介质访问控制就是对信道访问的一种规定。 介质,是什么?小学时候就说空气,水,任何物体都可以当做介质。介:通过的意思。质:物质。所以形成一种概念便是:这是对数据链路传输数据时的原创 2016-09-29 21:42:47 · 3515 阅读 · 0 评论 -
随机访问介质控制协议
四种随机介质访问协议的梳理原创 2016-09-29 21:47:53 · 3324 阅读 · 0 评论 -
广域网协议之PPP,HDLC
这是我在优快云上的第100篇原创博客,虽然并没多少人看,但是在写的过程中,自己对 问题的思考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如果别人看到,并因此而理解了一个问题,也算是一种收获吧!本篇主要总结广域网的两个协议,这两个协议我在看的时候总是想快速跳过去,不想深入了解,因此写文字总结的形式放慢脚步,仔细思考一下。PPP协议–面向字节Point-to-Point Protocol PS:点对点,不采用CSMA/CD原创 2016-10-06 21:04:27 · 4515 阅读 · 1 评论 -
数据链路层设备
建立一种概念这里需要建立一种概念:在局域网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形成一个更大的以太网。如果一个家庭经常发生碰撞,将一个以太网比作一个家庭,那么这个大的以太网中的家庭之间是不会冲撞的,因为被桥给隔离开了。但是广播的话,这个大家庭还是一起听着的。这有点像是一个小村庄,每个家庭独占一个小岛屿,岛屿之间通过桥相连接。冲突只会发生在岛上。这个村庄共同听着一个大喇叭–听广播。那么,与没有一种真的扩大以太网,但是并不原创 2016-10-06 22:06:29 · 4765 阅读 · 1 评论 -
IP数据报分片总结
网络层的数据报需要借助于数据链路层来真正完成传输,但是数据链路层的MTU有限制,一般以太网的MTU是1500B。但是网络层的数据报大小可以不止MTU这么大,根据IP数据报的格式我们知道,总长度有16位,最大有216−1=65535B2^16 - 1 = 65535B这么大,因此,必然牵涉到数据报的分片技术。分片主要借助标识(16位),标志(3位X|DF|MF)和片偏移(13位)三个数据来完成。原创 2016-10-12 19:25:02 · 19840 阅读 · 8 评论 -
TCP协议最大字节数计算
主机A和主机B之间已经建立一个TCP连接,TCP最大段长度(MSS)为1000字节。若主机A的当前拥塞窗口为4000字节,在主机A向主机B发送两个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B发送的第一个确认段,确认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时2000字节,则此时主机A还可以向主机B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1000字节。分析:需要明白的是发送窗口大小取决于min(接收窗口,拥塞窗口);但是仅仅知道这个还不够,需要理解这里缓存的使原创 2016-10-26 15:07:22 · 12999 阅读 · 0 评论 -
信道利用率总结专题
函数展开为幂级数@(微积分)特别需要准备的公式有:ex=1+x+12!x2+13!x3+...+1n!xn,x∈(−∞,+∞)ln(1+x)=x−12x2+13x3−14x2+...+(−1)n−1nxn+...,x∈(−1,1]sinx=x−13!x3+15!x5+...+(−1)n1(2n+1)!x2n+1+...,x∈(−∞,+∞)cosx=1−12!x2+14!x4+...+(−1)n1(2原创 2016-11-12 16:19:45 · 25246 阅读 · 14 评论 -
直通交换转发计算
直通交换转发计算@(计算机网络) 对于100Mbps的以太网交换机,当输出端口无排队,以直通交换(cut-through switching)方式转发一个以太网帧(不包括前导码)时,引入的转发延迟至少是:B. A. 0us B. 0.48us C. 5.12us D. 121.44us分析:如果理解了直通交换只检查头部MAC地址(6B),有时包含前导码(8B),有些明确表示不包含,比如这原创 2016-11-15 16:44:17 · 11763 阅读 · 6 评论 -
网际协议IP与其配套协议
网际协议IP与其配套协议@(计算机网络)IP协议是TCP/IP协议簇中最重要的两大协议之一。与其配套的协议有: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地址解析–RAR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其中ARP和RARP支撑IP协议运行,ICMP和IGMP的运行需要IP的支撑。四种不同的中间设备物理层:转发器(repeater)数据链路层:网桥/桥接器(bridger)网络层:路由器原创 2016-12-04 16:21:23 · 4036 阅读 · 1 评论 -
关于TCP报文段以及拥塞窗口cwnd的理解纠正
关于TCP报文段以及拥塞窗口cwnd的理解纠正@(计算机网络)在普通的拥塞控制算法中,我们总是粗粒度的关注每个RTT拥塞窗口的变化,比如初始报文段MSS = 1KB,在慢开始阶段增长规律是1→2→4→8...1\rightarrow 2\rightarrow 4 \rightarrow 8...这种指数级增长的规律用着很简洁。但是直到刚刚为止我才意识到为什么是指数级,以及cwnd是如何增长的。很多题原创 2016-11-26 16:43:19 · 18708 阅读 · 26 评论 -
TCP连接最大数据率的计算
首先需要回顾一下滑动窗口的编号计算问题。http://blog.youkuaiyun.com/u011240016/article/details/52653923理解了这个后,便可以自然地理解TCP最大数据率的计算问题了。我们带着题目来分析。网络允许的最大报文段(MSS)的长度是128字节,序号用8比特表示,报文段在网络中的寿命为30s,求每一条TCP连接所能达到的最大数据率。分析:老实说这个问题没有扎实的功原创 2016-10-26 17:05:05 · 11379 阅读 · 6 评论 -
CDM(码分多路复用技术)总结
码分多路复用是一种数学上的规律运用在数据链路层。当想起CDM时,脑海中应该想起的是一个坐标系,简单的是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再复杂些是三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更高维的就难想象了。But, try it.为什么想到坐标系呢? 先这么看,二维直角坐标系下: x轴的方向向量最简单的是:(1,0); y轴的方向向量最简单的是:(0,1)任意给你一个向量,让你拆分为是多少个(1,0)和(0,1)原创 2016-09-29 21:29:43 · 21015 阅读 · 9 评论 -
一道网络习题
将1路模拟信号分别编码为数字信号后,和另外7路数字信号采用时分复用复用一条信道。1路模拟信号的频率变化范围是0~1kHz,每个采样点用的编码方式是4位二进制数,另外7路数字信号的数据率均为7.2kb/s,复用线路中最小的通信能力是:64kb/s.解答:这题考查了很多知识点。总结一下:首先模拟信号变数字信号,采样定理这里用到的是:采样频率至少为带宽的2倍。因此根据带宽为1kHz,那么采样频率是2kH原创 2016-09-13 21:39:46 · 3111 阅读 · 5 评论 -
常见熟知端口号的记忆技巧
FTP: 21TELNET: 23SMTP: 25DNS: 53TFTP: 69HTTP: 80数字本身平淡无奇,但是作为最常用的几种协议,熟知他们的端口号也是很重要的,借助数字编码系统可以辅助记忆。21:鳄鱼 23:和尚 25:二胡 53:乌纱帽 69:料酒 80:巴黎铁塔FTP(文件传输协议,使用 TCP) : 通过FTP协议上传一只鳄鱼(21),结果鳄鱼太大了,卡住线路里原创 2016-10-24 13:56:36 · 18830 阅读 · 13 评论 -
再看网路层分组的转发
因为一个路由表不需要知道所有其他路由表的信息,因此,如何在局部和宏观之间达到一个平衡呢。 首先我有以下的问题:从数据报中取出目的地址,如果目的地址显示就是当前所连接的网段,那么都不用再走路由,直接交付即可。那么,如果是需要间接交付,交给别的路由器,这该如何选择呢?对的,这正是路由选择的核心。 从下面的流程中可以抽出三个策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的特定主机的路由;路由表中有达到子网的路由;默认路由。原创 2016-10-12 19:37:07 · 552 阅读 · 0 评论 -
自治系统中单个路由表的构造
实在是因为OmniGraffle画出来的图我很喜欢,我也很喜欢在这里画图,因此才想把笔记本上的内容写到这里来。毕竟我手绘的图比这个难看多了。先看题目要求:Internet中有一个自治系统,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如果路由协议选择OSPF协议,计算R6的关于N1,N2,N3,N4的网络的路由表。分析:首先需要注意,或者算是自我提醒吧,路由器的一个端口其实标识的就是这个局域网,因此从局域网上到路由器之间是没原创 2016-10-22 16:19:14 · 2981 阅读 · 1 评论 -
路由算法的总结
路由算法首先可以分为两大类:静态路由算法动态路由算法静态的路由算法主要工作由网管完成,所以这里不多说,需要总结的是动态路由算法。动态路由算法主要是两类:距离–向量路由算法(RIP)链路状态路由算法(OSPF)提及这两类算法的名字,首先需要想起的是以下的简要知识点。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是和邻居无私的分享自己的全部:整个路由表。链路状态路由算法,是把自己和邻居的那些事广播给了全世界:所有原创 2016-10-10 22:29:37 · 6242 阅读 · 0 评论 -
中断占用CPU的时间分析
本篇从一道题目出发理清楚这类题目想表达的意思。这类题目很有趣的一点在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复杂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用正确的思路去想,就很简单且自然。 假设一个计算机系统具有如下性能特征:处理一次中断平均需要500us,一次进程调度平均需要花费1ms,进程的切换平均需要花费2ms。若该计算机系统的定时器每秒发出120次时钟中断,忽略其他中断的影响,请问: 1)操作系统将百分之几的CPU时间原创 2016-09-20 21:09:17 · 7889 阅读 · 7 评论 -
TCP连接吞吐率和线路效率的总结
TCP的最大吞吐率 = 一个RTT传输的有效数据 / RTT线路效率 = 最大吞吐率/信道带宽信道效率可以理解为:提供的带宽实际利用到的比例。因此可以看一道习题。 在一个TCP连接中,信道带宽是1Gb/s,发送窗口大小固定为65535B,端到端时延是20ms。可以取得的最大吞吐率是多少?线路效率是多少?分析:一个RTT = 40ms,因此,最大吞吐率是:65535B / 40ms =13.10原创 2016-10-26 17:14:17 · 10965 阅读 · 6 评论 -
TCP连接发送窗口问题思考
TCP连接发送窗口问题总结@(计算机网络)(2015年真题)主机甲和主机乙新建一个TCP连接,甲的拥塞控制初始阈值是32KB,甲向乙始终以MSS = 1KB大小的段发送数据,并一直有数据发送。乙为该连接分配16KB**接收缓存,并对每个数据段进行确认。忽略段传输延迟。若乙接收的数据全部存入缓存,不被取走,则甲从连接建立成功时刻起,未发送超时的情况下,经过4个RTT后,甲的发送窗口是:**A A.原创 2016-11-07 15:41:47 · 6694 阅读 · 1 评论 -
CSMA/CD协议最小帧长的思考
回顾CSMACSMA协议的三种坚持:1-坚持非坚持p-坚持 概念理解,过程弄清楚就不是问题了,这是概念,计算基本无从谈起。 但是CSMA/CD协议,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于最小帧长,争用期,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应用是有一些困惑的。也因此,这是出数字计算的出题点。本篇便是对这部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CSMA/CD的流程首先,需要建立的认识是:采用此协议的网络,无法进行全双工通信。 具体的工作原创 2016-10-01 22:43:44 · 20381 阅读 · 25 评论 -
ARP协议的总结
ARP协议的总结首先这个名字要区别于ARQ,ARQ是数据链路层的自动重传请求。这里的ARP指的是地址解析协议。看这个协议之前,先弄清楚这段话: 查询路由表得到下一跳的路由IP地址后,不是直接将该地址填入待发送的数据报。而是将IP地址换成MAC地址(通过ARP协议),将其放到MAC帧首部,然后根据这个MAC地址找到吓一跳路由器。在不同的网络中传输时,MAC帧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要发生变化,网桥转发原创 2016-10-17 01:49:30 · 3966 阅读 · 1 评论 -
从数据传输速率的视角思考信道利用率
从数据传输速率的视角思考信道利用率@(计算机网络)(2014.36)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使用GBN协议:甲的发送窗口尺寸是1000,数据帧长是1000字节,信道带宽是100Mbps.乙每收到一个数据帧就立即利用一个短数据帧进行确认(传输时延忽略)。若甲乙之间的单向传播时延是50ms,则甲可以达到的最大平均数据传输率是:80Mbps.分析:我上来想的是,计算信道利用率的最大值,那么再乘以信道带宽便是最大原创 2016-11-14 16:24:57 · 4333 阅读 · 6 评论 -
以太网MAC协议--CSMA/CD协议
以太网MAC协议–CSMA/CD协议@(计算机网络)为了通信的方便,以太网采用了两种重要的措施:CSMA/CD协议采用无连接的工作方式:传输数据之前不用建立连接对发送的帧不进行编号,也不要求接收方发回确认帧。这样做的理由:局域网的信道质量非常好,因为信道质量产生的错误的概率非常小。区别于数据链路层协议。所以,以太网提供的是无连接不可靠的服务。尽最大努力交付即可。关于CSMA/CD协议,我只是单原创 2016-11-17 15:06:21 · 13021 阅读 · 1 评论 -
物理层接口特性辨析
物理层接口特性辨析@(计算机网络)机械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电气特性机械特性:主要定义物理连接的特性,规定物理连接时所采用的规格、引线的数目、引脚的数量和排列情况。电气特性:规定传输二进制位时,线路上信号的电压高低、阻抗匹配、传输速率和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表示何种意义,接口部件的信号线的用途。规程特性/过程特性:主要定义各条物理线路的工作规程和时序关系。主要是电气原创 2016-11-17 14:23:57 · 5489 阅读 · 2 评论 -
TCP握手协议的巧计方法
TCP协议是在不可靠的IP之上形成的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特点: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TCP提供全双工通信, 允许通信双方的应用进程在任何时候都能发送数据。因此两端都有接收缓存和发送缓存。面向字节流:所以序号字段的作用是为每一个字节编上一个序号。且序号字段的值是本报文段所发送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记:一段报文序号字段值是301,长原创 2016-11-02 01:03:02 · 822 阅读 · 0 评论 -
再谈关于IP数据报分片
之前特别强调过具体的编号分片,但是少了关于总长度以及编号的细节,这里添加。http://blog.youkuaiyun.com/u011240016/article/details/52799673首先,特别强调,分片后的IP数据报,首部长度字段,总长度字段都是是变化的,因为要根据这个切分数据部分与首部。 此外,如果知道片偏移的值,那么可以确定的是当前的数据报数据部分编号即为:偏移值×8偏移值\times8,原创 2016-10-20 16:19:39 · 3370 阅读 · 0 评论 -
单播,组播,广播
单播(Unicast)是在一个单个的发送者和一个接受者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通信。组播(Multicast)传输: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多点网络连接。如果一台发送者同时给多个的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也只需复制一份的相同数据包。它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减少了骨干网络出现拥塞的可能性。组播别名是多播。广播(Broadcast)传输:是指在IP子网内广播数据包,所有在子网内部的主机都将收到这些数据包。原创 2016-10-20 15:44:26 · 698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