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笔记管理)的四大法则

面对信息,需要使用“信管法则(CODE)”,才是高效的:

  • 抓取(Capture)
  • 组织(Organize)
  • 提炼(Distill)
  • 表达(Express)

信息的抓取—抓取那些直击内心深处的信息

每天我们都需要面对大量的信息,怎么办?难道所有信息都要抓取?

一个有效的对策则是,仅记录下震撼人心的重磅信息并保存在可靠的位置,对于其他内容能省则省即可。

所谓的重磅信息,能够直击你的内心深处。它们往往是最与众不同的构思、最颠覆常规的异想、最妙趣横生的设计,抑或最富于潜力的创意。当你遇到它们——无论是一段文字、一幅图案、一句引言还是一桩事件时,不要刻意让自己保持理性,也不必过于刨根问底,只须遵从自己内心的快感、好奇、困惑以及激情,你便能清晰地意识到,是时候记录下这一切了。

信息的组织—以行动为导向

抓取到的信息十分繁杂且庞大,如何组织起这些信息?难道使用文件夹分类?那样太耗费人力了。

数字笔记的出现,使得我们拥有了更加简便易行的信息组织手段。鉴于工作目标和事务的轻重缓急往往瞬息万变,因此我们需要让信息组织方式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最佳策略便是以行动为导向,聚焦眼下正在进行的各种项目。在处理新信息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实用性,试着思忖一下,​“这一信息对于推进手头的项目将会有何助益”​?

令人惊讶的是,一旦我们以行动为导向,那么看似纷繁芜杂的信息流便会从根本上得以精简。兼具可行性和相关性的信息毕竟少之又少,这实际上为你提供了一个有效过滤冗余信息的筛选标准。

以行动为导向将会让你的思路变得无比清晰,因为你十分清楚自己保存的所有内容都带有明确目的性,并与你的目标和优先级相互契合。这就是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了。

信息的提炼—每个想法都有精髓所在

如何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提炼?—去粗去精

**每一个想法都有其精髓所在:它所承载的核心思想。**

有时候,对于某些深邃莫测的洞见来说,一两句鞭辟入里的凝练之语往往远胜于千言万语的赘述。 爱因斯坦为物理学界带来了颠覆性的创新理论,而E=mc2这一简明的公式则让它变得家喻户晓。如果连如此深奥的理论都能够被提炼得如此精妙。

为什么说对于笔记要点的提取至关重要呢?因为在繁忙的工作时间里,我们不可能有大把的时间逐页检视厚厚的读书笔记,而是必须快速掌握重点内容。

每当你在记录笔记时,不妨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记录才能够更好地帮到今后的自己?​” 如果将笔记做得晦涩难懂或是冗长到不忍卒读,那就非常失败了。请注意,你在记录笔记的同时,也是在为未来的自己准备一份知识的馈赠,因此它应当既易查找又易理解。

信息的创造—转换为成果

无输出不学习!

既不具备价值,也不生产价值的知识是没有灵魂的。 对于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们来说,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我们往往将精力局限在信息的被动积累而非主动运用上。

只有学以致用,你才能够将原生态的信息转化成为个性化、具象化、经实践验证的知识。也只有学以致用,你才能够对自己的满腹经纶充满信心,否则哪怕学富五车,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有鉴于此,我建议你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从信息摄取转向信息创造。

那么我们应当创造些什么呢?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技能、兴趣和个性。如果你擅长分析思考,那么可以制作一期露营装备的横向评测,并将产品推荐清单与朋友们分享;如果你喜欢教学,那么可以记录下一个你最爱的甜点配方并将其发布在社交媒体或博客上;如果你关心社区事业,例如城市公园建设,那么你可以制定一套游说计划以便向市议会申请更多的预算。

比如你可以先搭建一个简单的网站,然后再不断地升级新的模块;你可以先发布一篇短小的帖子,待时间充裕了再行修改完善。越早起步,越早改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