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3D成像技术全解析
1. 被动3D成像简介
被动3D成像系统,也被称为被动3D视觉系统,能够在不向场景投射自身光源或其他电磁辐射源的情况下,恢复3D场景信息。与之相对的主动3D成像系统则有电磁辐射投影子系统,通常在红外或可见光波长区域。
被动3D成像技术的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是众多计算机视觉会议和期刊的核心主题。它源于摄影测量学和计算机视觉领域,计算机视觉应用更依赖快速、自动的技术,有时会牺牲一定的精度。
2. 被动3D成像系统的技术分类
被动3D成像系统的技术主要分为单视图和多视图两种方法,以下是详细介绍:
- 多视图方法
- 立体视觉(Stereo) :使用两个或更多相机同时拍摄多个图像,以获取场景的不同视角。例如,双目立体视觉使用两个视角,三目立体视觉使用三个视角。如果能确定左右相机中的成像点对应于同一场景点,则可以通过三角测量法确定该场景点的3D位置。但立体3D成像涉及校准、确定左右图像对应关系和密集3D形状重建等多个复杂方面。
- 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 SfM) :使用单个移动相机在不同时间捕捉图像序列。与立体视觉不同,SfM的视角是可变的,图像是顺序捕捉的。对于高帧率捕获的图像序列,可以计算光流来估计运动场,然后从运动场中恢复相机的3D运动和场景结构。
- 单视图方法
- 形状从阴影恢复(Shape from Shading) :利用灰度图像中的阴影来推断表面形状,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