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学习驾驶,要考科目三了,回来叽叽喳喳一顿牢骚,说教练对她们的态度如何如何不好,简直比盖世太保还要凶恶三分。
哈哈,这让我想到了《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
先从书中这个有趣的案例说起吧。
01 一次“迷人”的实验
上个世纪90年代,两个日本人在研究银行ATM机的操作面板的时候,发现那种具有迷人外表的机子使用起来更顺手。
后来一个以色列人觉得这纯属胡扯,操作是操作,跟外观是否漂亮有个毛线关系。于是在以色列也搞了个实验,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而且以色列人的这种倾向更严重。
这是怎么回事呢?
后来,产品设计心理学家给出了解释:人在愉悦状态下更容易克服碰到的问题,愉悦让人富有创意。
尊驾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一眼看上去觉得这玩意儿有点意思,我喜欢,就像看到初恋一样,那么它的各种不方便、各种缺点、各种小脾气,都呈现出一种可爱的形状,受点小虐还有点贱贱的开心呢。产品迷人了,使用者心情好了,操作发生困难后愿意去尝试新办法,愿意像侦探般去寻找线索,愿意像玩寻宝游戏般去搜索宝贝。有了这种心理,干啥都顺手,都开心,都真呀么真高兴。
如果一眼看上去觉得这个怪物是个什么玩意儿,怎么看都不是个东西,那就惨了。只要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一点不方便,就觉得恨恨的,彷佛看到了劈腿的前任在这里丢人现眼,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各种嫌弃,各种厌烦,你说这种产品用起来还会顺手么?
02 “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
人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属于一种“正面情绪”,而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下,属于一种“负面情绪”。在正面情绪下更容易激发创造性思维,而在负面情绪下更容易让人注意力集中,甚至钻进牛角尖。
很多管理者抓住了员工的这个心理特点,当需要员工做富有创造性的事情时,就让他们开心、愉快,感受到全身心的放松。例如,著名的“头脑风暴”,需要大家一起想主意,凑点子,就需要兄弟姐妹们轻松愉快、快快乐乐地聚在一起,最好有孙行者脱出五行山、奥特曼打完小怪兽、中国人看完《战狼2》的那种感觉,一高兴,脑洞就开了,才可能涌现出有用的、富有创造性的点子来。
当需要员工全力以赴,集中注意力,恨不得使出吃奶的力气解决问题时,就让他们紧张、焦虑。这事情需要三天是吧?对不起,只能给你两天!这事情需要十个人是吧?嘿,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