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以变求不变
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佛睿思特(Forrester)在1965年首次提出的。在此基础上,管理大师彼得·圣吉(Peter.M.Senge)系统地对“学习型组织”进行了阐述,并在其出版的《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一书中对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作了概括:“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
全体成员有共同的愿景和理想
-
善于不断学习
-
扁平化组织结构
-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
领导者的新角色改变为设计师、教师等类别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1990年,彼得·圣吉(Peter Senge)所著的一本关于组织学习的书籍,《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这本书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并强调了五个核心修炼(disciplines),这些修炼共同作用,可以创建一个持续学习和不断改进的组织环境。
关健观点
这本书中提出了几个关键的观点:
-
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 圣吉认为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他提出,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组织必须转变为学习型组织,能够不断获取新知识、适应环境变化,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行动。
-
五项核心修炼
自我超越 (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是指个人不断提升自己,追求个人愿景的能力。它鼓励人们发展自己的技能、知识和个人成长,从而更好地为团队和组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