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模式

命令 Command 模式是 GOF23 种模式中的一种,是一种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很难理解。《设计模式》一书中对它语焉不详。而网上的一些文章对其的解释也是错误的。

实际上,命令模式并不是那么神秘。本文中我会简单的告诉你什么是命令模式,怎样使用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的理解,关键有 2 点:

一、使用接口 --- 实现类的方式。

   通常命令模式的接口中只有一个方法。

     实现类的方法有不同的功能,覆盖接口中的方法。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大量使用 if…else… ,或者 switch…case… 这样的条件选择语句是“最差实践”。通常这类代码,意味着有重构的余地。

命令模式就是干掉条件选择语句的利器。

1 ,首先提供一个接口:

public interface Command {

public void execute();

}

 

2 ,然后提供这个接口的实现类。每一个实现类的方法就是 if…else… 的一个代码块中的代码。

这样,调用方直接把一个具体类的实例传进来即可。如:

Public void test(Command para){

   Para.execute();

 

}

    即可,不需要再判断出现了哪种情况,应该执行哪一段代码。

一切的问题都由调用方处理。

如果不使用命令模式,那么如果情况逐步增多,如,从原来的 2 种,增加到 20 种,那么方法中的判断就会从 1 次增加到 19 次。

而使用命令模式,仅仅调用方需要从 2 个实现类增加到 20 个实现类即可。上面的 test 方法根本不需要做任何改变。

 

二、主要的用途是,使用参数回调模式。

   最主要使用命令模式的方式是使用参数回调模式。

命令接口作为方法的参数传递进来。然后,在方法体内回调该接口。

上文的例子是如此, Swing 的事件机制也是使用这种方法。

如:

public interface Command {

public void execute();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Command cmd = (Command)e.getSource();

cmd.execute();

}

 

当然,命令模式还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来使用。不一定非用参数回调模式。

命令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带有某个方法的具体类的实例,作为接口传给使用方。对象的具体类型信息消失。

在使用方代码中拿到这个接口后调用这个接口的方法。

具体的执行效果,取决的命令发起人提供的对象是哪一个实现类的。这给了命令发起人完全的控制能力,而使用方代码不关心具体的命令类和方法。同时也使条件判断语句成为多余。

简单吗?命令模式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