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题就是在一个“空间”里找到一条最优的曲线,所以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和描述“空间”,横向规划使用XY图或者SL图来描述空间,而在进行纵向(速度)规划时,就得依赖ST图。ST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它能方便描述自车和其他车辆的动态交互关系,其中S代表纵向位移,T代表时间。
进行纵向规划时,需要输入一条path,一般为横向规划的结果,这条path就限定了后续自车的行驶路径,也确定了ST图的范围,其他参与者的未来轨迹与该path有重叠时才会体现在ST图上,换句话说,纵向规划会忽略与该path无交汇的其他参与者。典型的st图如图1所示:
图1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
交通参与者O在时间t1后会在距自车前方距离s1侵入path,并在时间t2后离开,O的纵向尺寸为(s2-s1);
-
ST图上曲线的斜率可以表征车辆的速度,所以ST图上的目标经常为平行四边形;
-
与SL图类似,ST图上目标会将整个可行驶空间分为多个凸空间,决策的过程就是选空间,规划就是在凸空间中进行,图上C1曲线代表自车overtake目标O,C2曲线代表自车yeile;
交通参与者除了常见的车辆和行人外,交通信号灯也是一类重要的交通参与者,本文主要讨论交通灯在ST图上的表示;
绿灯不会出现在ST图上;
红灯在ST图上是一个标准的矩形,如图2所示,(t2-t1)为红灯的持续时间,S1线为停止线的位置,但这个可被弹性处理,因为车辆越过停止线一般也可被容忍。S2的位置表明车一旦到达这个位置后就不受红灯的影响了,所以(S2-S1)一般可视为路口的长度,也可以小于路口长度。曲线C2表征了自车在红灯前停车,等绿灯后再起步的过程;
图2
下面再讨论下ST图怎么处理黄灯。
相比与红灯,ST图上黄灯一般为图3中的右下的三角形A,黄灯的持续时间为t1~t2,S1线为停止线的位置,S2线为路口结束位置,t3、S3以及虚线L2的斜率都是可调的参数。区域A越小说明越激进,反之则越保守。
黄灯过后就是红灯,所以一般也将两个灯一起画在ST图上,这样就成了一个缺角的矩形了(如虚线所示)。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