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超辐射量子点电子输运研究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均匀系统中,唯一的稳态是完全极化态,这是观察超辐射(SR)效应所需的理想初始状态。当从完全未极化的核态开始时,特定方程(式(2.3))的单向性表明,电子与核自旋之间存在独特的相互作用:一种自旋取向的电子与核自旋交换激发,而相反自旋的电子则主要不参与这种交换。这意味着相对“热”的电子库仍能从核系统中提取熵。这种输运设置可能为单量子点中特定核态的(基于反馈的)电子制备开辟道路,这与之前在双量子点设置中发展的类似思想相契合。
2. 单量子点与双量子点研究
2.1 单量子点研究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量子点上。研究聚焦于马尔可夫区域及其有效性的精确条件,同时式(2.15)为研究该输运设置中的非马尔可夫效应提供了起点。式(2.15)记忆核中的所有项在费米子产生和湮灭算符中是二次的,这使得无需明确调用引线光谱密度的平坦性就能进行有效的数值模拟,有助于揭示由于核自旋系综与电子自旋之间的反馈机制导致的量子点输运特性的可能突变。
2.2 双量子点研究展望
理论可以扩展到双量子点(DQD)设置,这可能提供更多可能性。双量子点通常在泡利阻塞区域工作,当隧穿进入双量子点的电子与已存在的电子具有相同自旋取向时,即使存在源 - 漏电压,器件中的电流也会被阻塞。通过调整双量子点参数和外部磁场,可以使特定的单重态和三重态在模型中发挥特定作用,而其他态则处于非共振状态。沿着研究思路,由于电子和核子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会出现非线性,并且通过超精细(HF)介导的自旋阻塞解除会产生集体效应。
2.3 其他研究方向
研究还为输运设置中的耗散相变研究打开了大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