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果蝇体内电子自旋的自发射频发射:一种新型生物信号

果蝇体内电子自旋的自发射频发射:一种新型生物信号

在生物学和物理学的交叉领域,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生物体内的各种信号机制。其中,果蝇体内电子自旋的自发射频发射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详细介绍相关实验及结果,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和意义。

1. 实验背景与动机

以往有关于生物系统射频发射的报道,但大多未将磁场作为控制变量,且早期实验条件控制不佳,多强调生物无线电通信。而本次研究的动机源于Naaman及其同事的发现,即电子电流通过手性介质时会在传播方向上发生自旋极化。若能通过射频发射在体内实验中得到证实,将使生物电子学进入自旋电子学领域,对生物电化学和生物电子自旋共振(ESR)光谱的解释产生影响。

2. 实验方法与设置
2.1 射频发射检测

将约10只果蝇置于特氟龙管中,放置在WR229波导末端,使用室温C波段卫星接收器在4.5 - 4.8 GHz检测射频发射。通过对数功率计和锁相放大器检测信号,调制频率为16 kHz,宽度约90高斯,响应时间常数为1秒(每倍频程6 dB),稳定磁场以约10高斯/秒的速度扫描。结果显示在200、270、770、800、1050和1300高斯处有明显的共振特征。

2.2 2.6 GHz谐振器实验
  • 慢记录实验
    • 谐振器设置 :谐振器与果蝇有高度的磁耦合,但存在较大的射频干扰,因为它本身不提供法拉第笼。最初设计计划与发生器和循环器接口,最终构建完整的ESR装置。选择2.6 GHz是因为该频段的组件可用于手机和WiFi,价格实惠且易于获取。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 博主筛选后可见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