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Arc树:多维数据的新型对称访问方法
在处理多维数据时,高效的访问方法至关重要。Arc树作为一种新颖的平衡动态访问方法,为多维数据的操作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本文将深入探讨Arc树的原理、更新操作、查询处理等方面。
1. 起始点与数据空间划分
Arc树在组织数据空间时,起始点的选择具有灵活性。以往常使用数据空间的最左点作为起始点,但实际上,任何特殊兴趣点都可作为起始点。例如,在地理和天文学应用中,若将地球视为宇宙中心,且距离查询以及基于经度、纬度和高度的查询较为重要,那么数据空间的中心就可作为起始点。
在二维均匀分布的数据空间中,Arc树的起始点为数据空间的中心,通过图5a和图5b可以分别看到其分区和Arc曲线。
2. 更新操作
Arc树能够适应大量动态数据,无需进行重组,且对于给定的数据空间,其分区方案不受插入和删除顺序的影响。下面详细介绍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步骤。
2.1 插入操作
插入点p的步骤如下:
1. 计算点p的初始分区Pinit,其位串长度等于Arc树中现有分区的最大位数b。
2. 从Arc树的顶部向下遍历至叶子节点,查找Pinit。
- 若Pinit存在,则将实际分区Pact设置为Pinit。
- 若Pinit不存在,则在叶子节点层从右向左查找Pinit的第一个祖先。
- 若该祖先存在,则将Pact设置为该祖先。将Pact的数据块传输到主内存,若有空间则插入点p并将块写回磁盘;若块已满,则进行块分裂,无需存储分裂的元信息。
- 若祖先不存在,则找到一个不是Pinit的超分区或到达索引的第一个分区,将Pact设置为Pin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