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基础的神秘面纱
1. 硬件进步与高性能计算普及
如今,人类乃至机器开发的算法日益强大,这直接推动了神经网络的崛起。从硬件角度来看,1970 年英特尔推出的首款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模块仅能存储 1KB 数据,而约 50 年后的今天,市场上已出现 128GB 的 DRAM 模块,存储容量增长了近 (1.28×10^8) 倍。硬盘的发展同样惊人,个人电脑的首款硬盘仅能存储 5MB 数据,到 2016 年,希捷宣布推出 60TB 的固态硬盘,存储容量增长了 (1.2×10^7) 倍。此外,云计算的出现让“无限云存储”成为常见话题。
高性能计算不再是科技巨头的专属。随着通用硬件成本降低、性能提升,个人也能轻松搭建计算设备网络实现高性能计算。同时,基于云的计算解决方案通过一键部署方式提供高速计算基础设施,用户可随时以低成本在云端运行高性能软件。这使得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开发不再局限于少数人,众多开发者参与其中,推动了人工智能创意和研究应用的蓬勃发展。
2.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热门形式
2.1 直观理解机器学习
我们可以从直观角度理解机器学习(ML)。就像在学校学习识别句子中的词性,老师会给出规则和大量示例,通过训练让我们能够识别未学过句子中的词性。同理,若能让机器从经验中学习并基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这就是机器学习的直观体现。Tom Mitchell 在《Machine Learning》中给出了更正式的定义:“若一个计算机程序在经验 E 的作用下,相对于某个任务 T 和某种性能度量 P,其在任务 T 上的性能(由 P 度量)随着经验 E 而提升,则称该程序从经验 E 中学习。”如今,多数人工智能的神奇表现都得益于这种形式的人工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