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3 - 1645 托尔斯滕松战争中奥尔登堡邦的叛乱者:讨价还价、抗议与独立行动
在 1643 - 1645 年瑞典与丹麦之间的托尔斯滕松战争期间,奥尔登堡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的平民臣民及其军事义务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话题。本文旨在探讨农民在民兵服役方面与早期现代国家及其代表进行谈判,或者通过独立行动追求自身目标的情况,以期从“自下而上”的视角理解国家建设,这与传统的 17 世纪奥尔登堡国家历史研究中“自上而下”的视角有所不同。
奥尔登堡邦的民兵情况
奥尔登堡邦在战争期间,其各个组成部分都维持着农村和城市民兵。这是一个典型的复合国家,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在不同地区以不同身份进行统治:在丹麦和挪威称王,在荷尔斯泰因则是公爵和帝国亲王。他的次子弗雷德里克在不来梅 - 费尔登大主教区担任教会管理者。
- 丹麦本土的农民征兵 :丹麦本土最大且军事上最重要的民兵是农民征兵(opbud),它起源于中世纪的 landeværnet 和 ledingen 征兵制度。16 世纪,普遍征兵以 lægder 为基础进行组织,一定数量的房屋提供一名农民士兵。在北欧七年战争(1563 - 1570)期间,征兵制度进行了临时调整。卡尔马战争(1611 - 1613)后,农民征兵以更常备的形式组织起来,不同地区的民兵数量和职责有所不同。1620 年,民兵再次进行了重组,规模扩大到 5000 人,征兵制度与瑞典的征兵制度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规模、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
- 挪威的农民民兵 :17 世纪初的挪威可能是欧洲大陆军事化程度最低的国家之一。挪威的防御主要依靠农民民兵,由地方长官指挥。虽然早期挪威农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