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基底上薄膜的反射 - 吸收光谱研究
1. 引言
红外反射 - 吸收光谱(RAS)最早于1959年由Francis和Ellison应用于金属硬脂酸盐的Langmuir - Blodgett(LB)膜在金属镜上的体系。当时由于使用的是色散型仪器,他们不得不使用两个平行镜,总共进行四次反射,并使用特殊的光学楔来扩展透射范围,且采用了掠入射角(72°)。“反射 - 吸收光谱”这一术语由Greenler等人首次提出,专门用于获取位于金属高反射表面上的薄材料层的光谱,因为该光谱与从块状样品表面反射获得的光谱完全不同。在块状样品反射中,吸收指数的增加可能导致反射率增加(而非降低),并且对折射率的强烈依赖会使谱带不对称。而在反射 - 吸收(R - A)光谱中,吸收指数的增加会使反射辐射的能量减少,所得光谱类似于通常的吸收光谱。
当光在金属表面反射时,反射光束的相位相对于入射光束会发生偏移,偏移量由入射角、偏振状态和光的波数决定。s偏振光束(电场矢量垂直于入射面)的相移接近180°,与入射角和波数无关,因此入射和反射光束的电场矢量在表面几乎相互抵消,这意味着对于s偏振光束,金属表面的薄材料层几乎不会产生吸收。而p偏振光束(电场矢量平行于入射面)的相移在高入射角时变化迅速,当相移为90°时,入射和反射光束会叠加产生一个更强的垂直于金属表面的电场,因此p偏振光束会被垂直于膜表面的跃迁偶极矩强烈吸收。
2. RAS的数学处理和特性
2.1 各向同性薄膜
对于空气 - 单层 - 金属系统的电磁波R - A特性,可以通过考虑波在每种介质中的边界条件来计算。对于各向同性薄膜,可使用Hansen推导的多层各向同性薄膜方程。在RAS设置中,第一相和第N相分别为半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