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中红外透射显微光谱学:原理、应用与未来方向

中红外透射显微光谱学:原理、应用与未来方向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初,红外(IR)显微镜与傅里叶变换红外(FT - IR)光谱仪的结合,促使红外微分析技术成功复兴。此后,红外显微光谱学作为一种定性工具,在科学界迅速获得广泛认可,可用于分析孤立污染物或大型样品的局部区域。尽管该方法的空间分辨率有限,但能提供分子信息并实现直接鉴定,这是其主要优势。如今的红外显微镜不仅能进行透射测量,还具备反射 - 吸收、漫反射和衰减全反射(ATR)等多种测量模式,同时融合了研究级光学显微镜的诸多功能,成为各学科通用的分析工具。

2. 历史

红外显微镜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1949年,英国牛津的物理化学实验室将Burch设计的显微镜与红外光谱仪成功集成,用于测量直径约20µm的生物颗粒。随后,美国宝丽来公司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实验室详细报道了红外显微镜的设计、与光谱仪的耦合及系统性能标准,还讨论了采样考虑、光谱分辨率和最小样品尺寸等问题,并进行了偏振测量。1953年,珀金 - 埃尔默公司推出首款商用红外显微镜Perkin - Elmer Model 85,其基本设计被现代许多红外显微镜沿用。

20世纪70年代末,计算机行业对识别颗粒污染物的需求增加,推动了红外显微光谱学的复兴。Nanometrics推出基于滤光片单色仪的NanoSpec/20,这是首个集成数字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仪器控制的系统,并配备高灵敏度的碲镉汞探测器。80年代初,红外显微镜与新开发的FT - IR光谱仪结合,克服了以往的限制。如今,有六家制造商提供基础和高级红外显微镜系统,高级系统具备图像分析、自动映射平台、多模式红外分析和光学方法等功能。

3. 仪器结构
【四轴飞行器】非线性三自由度四轴飞行器模拟器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非线性三自由度四轴飞行器的建模仿真展开,重点介绍了基于Matlab的飞行器动力学模型构建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对四轴飞行器非线性运动方程的推导,建立其在三维空间中的姿态位置动态模型,并采用数值仿真手段实现飞行器在复杂环境下的行为模拟。文中详细阐述了系统状态方程的构建、控制输入设计以及仿真参数设置,并结合具体代码实现展示了如何对飞行器进行稳定控制轨迹跟踪。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多种优化控制策略的应用背景,如模型预测控制、PID控制等,突出了Matlab工具在无人机系统仿真中的强大功能。;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编程能力的高校学生、科研人员及从事无人机系统开发的工程师;尤其适合从事飞行器建模、控制算法研究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四轴飞行器非线性动力学建模的教学科研实践;②为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如姿态控制、轨迹跟踪)提供仿真验证平台;③支持高级控制算法(如MPC、LQR、PID)的研究对比分析;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文中提到的Matlab代码仿真模型,动手实践飞行器建模控制流程,重点关注动力学方程的实现控制器参数调优,同时可拓展至多自由度或复杂环境下的飞行仿真研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