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s)通常被认为是长度超过 200 个核苷酸且缺乏编码潜力的 RNA 分子,不过也有研究表明部分 lncRNAs 能够编码具有生物活性的微肽。它们的亚细胞定位不同,介导基因表达的途径也存在差异,在细胞质中可作为竞争性内源 RNA(ceRNAs)、调节 mRNA 稳定性并介导蛋白质修饰,在细胞核中则作为增强子、诱饵、支架和向导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已有研究证实,lncRNAs 的异常表达与人类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们可作为肿瘤促进因子或抑制因子,在细胞生长、侵袭、迁移、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因此,深入探究 lncRNAs 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功能及确切调控机制,有望为发现新的临床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提供重要线索。
USP2-AS1 是近年来在染色体 11q23.3 上发现的一种 lncRNA,已有研究表明其通过与 YAP1 结合、下调磷酸化 YAP 使 Hippo 信号失活,从而促进结直肠癌进展,也有研究显示其在卵巢癌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发挥促癌作用,但 USP2-AS1 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这正是本研究开展的背景。
本研究《LncRNA USP2-AS1 facilitates colorectal cancer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PHLDA2/PI3K/AKT axis》细胞系方面,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HCT116、SW480、DLD1、SW620、HT-29)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FHC 细胞系)培养时,根据不同细胞系的需求,分别采用 F12K、RPMI 1640 或 DMEM 培养基,并添加 10% 胎牛血清(FBS)和 1% 青霉素 / 链霉素,在 37℃、5% CO₂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孵育。
在细胞转染实验中,小干扰 RNA(siRNAs)用于稳定转染的短发夹 USP2-AS1 被选用于异种移植肿瘤实验,通过 qRT-PCR 检测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其中 U6(用于 miR-134-5p)和 GAPDH(用于 USP2-AS1、PHLDA2、IGF2BP2)作为内参基因,数据采用 2ΔΔCt 法处理。Western blot 实验中,使用 RIPA 裂解缓冲液提取蛋白质,经 10% 或 15% SDS-PAGE 凝胶电泳后转移至 PVDF 膜,膜用 5% 牛奶封闭 1 小时,随后在 4℃下与一抗孵育过夜,再与相应二抗在室温下孵育 2 小时,最后使用 ECL 试剂显色,所用抗体包括抗 IGF2BP2、抗 PHLDA2、抗 AKT、抗 p-AKT、抗 PI3K、抗 p-PI3K、抗 GAPDH、抗 β-actin 等。
细胞计数 Kit-8(CCK-8)实验中,将经不同处理的结直肠癌细胞置于 96 孔培养板中,每 24 小时使用 CCK-8 试剂检测 450nm 处的吸光度。集落形成实验则是将 500-1000 个结直肠癌细胞 / 孔接种于 6 孔板中,14 天后用 PBS 洗涤,再用 0.1% 结晶紫染色 20 分钟。5 - 乙炔基 - 2'- 脱氧尿苷(EdU)实验中,结直肠癌细胞在 10mM EdU溶液中孵育 2 小时,经 4% 中性多聚甲醛固定 15 分钟、0.3% Triton X-100 通透 10 分钟后,用 EdU 反应缓冲液染色 30 分钟,再用 Hoechst 33342 溶液染色 10 分钟,最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迁移实验中,上室加入 6-8×10⁴个细胞及 300μL 无血清培养基,下室加入 700μL 含 20% FBS 的培养基,48-72 小时后用 0.1% 结晶紫染色 20 分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实验采用 Annexin V-FITC/PI 凋亡检测试剂盒,将 5×10⁵个细胞重悬于 500μL 结合缓冲液中,加入 5μL Annexin V-FITC 和 5μL PI 染色液,孵育 10 分钟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
动物实验选用 4-6 周龄的 BALB/c 雌性裸鼠,饲养于 SPF 级环境中,每只裸鼠皮下注射 1×10⁶个经不同预处理的细胞,每 4 天测量一次肿瘤大小,计算公式为:体积 = 1/2× 长度 × 宽度 ²,22 天后处死裸鼠,分离肿瘤并称重。亚细胞分离定位实验使用 NE-PER 核和细胞质提取试剂盒分离结直肠癌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通过 qRT-PCR 检测细胞质和细胞核中 GAPDH 和 U6 的 RNA 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中,将 2×10⁴个 HEK293 细胞 / 孔接种于 12 孔板,转染 miR-134-5p 模拟物与野生型(WT)-USP2-AS1 / 突变型(MUT)-USP2-AS1 或 WT-PHLDA2/MUT-PHLDA2,48 小时后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
RNA 稳定性实验中,使用放线菌素 D (Abmole) 处理结直肠癌细胞,分别在 0、4、8、12 小时收集细胞,按照前述方法进行总 RNA 提取和 qRT-PCR 检测。RNA 免疫沉淀(RIP)实验采用 Magna RIP 试剂盒,经处理的结直肠癌细胞在冰上用 RIP 裂解缓冲液裂解,与连接抗 IGF2BP2 和抗 IgG 的磁珠在 4℃下孵育过夜,用洗脱缓冲液分离沉淀的 RNA,最后通过 qRT-PCR 检测获得的 RNA。免疫荧光实验使用 Immunol Fluorence 染色试剂盒,细胞用 4% 中性多聚甲醛固定 10 分钟,室温下用封闭液封闭 1 小时,4℃下与抗 IGF2BP2 或抗 PHLDA2 孵育过夜,最后在暗处与荧光标记的二抗孵育 1 小时,用 DAPI 染色细胞核后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拍照。所有数据采用 GraphPad Prism 8.0 处理,两组间差异采用 Student's t 检验,临床病理数据采用卡方检验,P<0.05 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以均数 ± 标准差(SD)表示。
研究结果显示,USP2-AS1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qRT-PCR 检测 50 对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发现,USP2-AS1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其表达与 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和肿瘤位置无关。GEPIA 数据库分析表明,USP2-AS1 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较短,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与 FHC 细胞系相比,USP2-AS1 在 HCT116 和 SW480 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因此选择这两种细胞系进行后续研究。
为探究 USP2-AS1 的生物学功能,设计了三种 siRNA 下调 USP2-AS1 的表达,并验证了敲低效率,选取 si-USP2-AS1-1# 和 3# 进行后续实验。CCK-8 实验显示,USP2-AS1 敲低后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能力降低;集落形成实验表明,USP2-AS1 敲低抑制了结直肠癌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EdU 实验也证实 USP2-AS1 敲低抑制了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实验显示,下调 USP2-AS1 抑制了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细胞凋亡实验则发现,USP2-AS1 下调提高了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率。动物实验中,接种经不同处理的 SW480 和 HCT116 细胞后,sh-USP2-AS1 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均小于 sh-NC 组,这些结果表明下调 USP2-AS1 可减少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促进其凋亡。
在 USP2-AS1 过表达实验中,上调结直肠癌细胞系中 USP2-AS1 的表达并验证了过表达效率。CCK-8 实验显示,USP2-AS1 上调显著增强了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能力;集落形成实验证实,USP2-AS1 上调促进了结直肠癌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EdU 实验表明,USP2-AS1 过表达促进了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实验发现,USP2-AS1 过表达增加了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能力,进一步证明 USP2-AS1 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为探究 USP2-AS1 作用的分子机制,对 USP2-AS1 敲低后基因表达变化进行 RNA 测序,基因本体论(GO)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分类,发现有 297 个基因表达升高,347 个基因表达降低。通过与 GEO 数据库中的三个数据集(GSE33113、GSE35602、GSE50117)交叉分析,获得了四个基因(KRT80、CDK1、MSX1、PHLDA2),选取研究最少的 PHLDA2(NCBI,基因 ID:7262)作为 USP2-AS1 的下游靶标。GEPIA 数据库分析显示,PHLDA2 在结肠腺癌组织(n=275)中较正常组织(n=349)上调,在直肠腺癌组织(n=92)中较正常组织(n=318)也显著升高。对 50 对组织中 PHLDA2 和 USP2-AS1 的表达水平检测分析发现,两者呈正相关。
在 SW480 和 HCT116 细胞中,USP2-AS1 下调后 PHLDA2 的 mRNA 和蛋白水平均下调,验证了之前的 RNA 测序结果;而 USP2-AS1 过表达则上调了 PHLDA2 的 mRNA 和蛋白水平。设计 siRNA 下调结直肠癌细胞系中 PHLDA2 的表达,并检测了敲低效率。已有研究报道 PHLDA2 通过 PI3K/AKT 信号通路调节结直肠癌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自噬,对 USP2-AS1 敲低后表达改变的基因进行 KEGG 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可能与 PI3K/AKT 信号通路相关。
进一步实验显示,USP2-AS1 敲低可下调 p-PI3K 和 p-AKT 的蛋白水平,而 USP2-AS1 过表达则产生相反的效果, rescue 实验表明,USP2-AS1 过表达可上调 p-PI3K 和 p-AKT 的蛋白水平,而 PHLDA2 下调可抵消这种作用,说明 USP2-AS1/PHLDA2 轴可调节 PI3K/AKT 信号通路。
rescue 实验还验证了 USP2-AS1 是否通过上调 PHLDA2 表达促进结直肠癌进展,CCK-8 实验证明,过表达 USP2-AS1 增强了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能力,而下调 PHLDA2 可部分逆转这种作用;集落形成和 EdU 实验也得到类似结果,即 USP2-AS1 上调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但 PHLDA2 敲低可逆转这种作用;迁移实验显示,PHLDA2 敲低逆转了 USP2-AS1 上调对细胞迁移的影响,表明 USP2-AS1 可通过上调 PHLDA2 表达促进结直肠癌进展。
亚细胞分离实验检测 USP2-AS1 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定位发现,USP2-AS1 在 SW480 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在 HCT116 细胞中则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提示 USP2-AS1 可能在转录或转录后水平发挥作用。鉴于 RNA 结合蛋白(RBPs)可通过与 lncRNAs 相互作用介导 mRNA 表达,推测 USP2-AS1 可能通过结合某种 RBP 调节 PHLDA2 的表达。通过 Starbase 在线程序预测结合 USP2-AS1 和 PHLDA2 的 RBPs,发现 34 个可同时结合两者的 RBPs,再通过 RBPsuite 数据库预测 USP2-AS1 与这 34 个 RBPs 的结合分数,获得分数最高的三个 RBPs:SLTM、RBFOX2 和 IGF2BP2。GEPIA 在线程序预测结直肠癌中 PHLDA2 与这三个 RBPs 的相关性,发现仅 IGF2BP2 与 PHLDA2 相关,对 50 对组织中 IGF2BP2 和 PHLDA2 的表达水平检测分析也发现两者呈正相关,因此选择 IGF2BP2 进行后续实验。
免疫荧光实验发现,IGF2BP2 和 PHLDA2 主要定位于 SW480 和 HCT116 细胞的细胞质,RIP 实验证实 IGF2BP2 可与 USP2-AS1 和 PHLDA2 结合。构建 siRNA 下调结直肠癌细胞系中 IGF2BP2 的表达,并检测了敲低效率,实验显示,USP2-AS1 下调后,结直肠癌细胞中 IGF2BP2 的 mRNA 和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USP2-AS1 过表达也不改变 IGF2BP2 的表达,IGF2BP2 敲低后 USP2-AS1 的表达也无显著变化,对 50 对组织中 USP2-AS1 和 IGF2BP2 的表达水平检测分析发现两者无显著相关性,说明 USP2-AS1 和 IGF2BP2 不能相互调节表达。
但实验发现,IGF2BP2 下调后 PHLDA2 的 mRNA 和蛋白水平降低,结合已有研究中 IGF2BP2 可通过与 lncRNAs 结合影响下游 mRNA 稳定性的报道,使用 Abmole 公司的放线菌素 D 处理 SW480 和 HCT116 细胞,探究 IGF2BP2 是否影响 PHLDA2 的 mRNA 稳定性,结果显示 IGF2BP2 下调后 PHLDA2 的 mRNA 稳定性显著降低,此外,USP2-AS1 过表达可上调 PHLDA2 的 mRNA 和蛋白水平,而 IGF2BP2 下调可抵消这种作用,表明 USP2-AS1 通过与 IGF2BP2 相互作用稳定 PHLDA2 的 mRNA。
还假设 USP2-AS1 可竞争性结合 miRNAs,通过 Starbase 数据库预测可能与 USP2-AS1 和 PHLDA2 相互作用的 miRNAs,筛选出 miR-134-5p 和 miR-3164。检测 USP2-AS1 敲低或过表达后 miR-134-5p 和 miR-3164 的表达,发现仅 miR-134-5p 与 USP2-AS1 呈负相关。检测 miR-134-5p 的敲低和上调效率后发现,上调 miR-134-5p 可下调 PHLDA2 的表达,miR-134-5p 下调则上调 PHLDA2 的表达,进一步验证了结论。
实验还显示,USP2-AS1 敲低可下调 PHLDA2 的 mRNA 和蛋白水平,而 miR-134-5p 下调可部分抵消这种作用。将 miR-134-5p 模拟物与 WT-USP2-AS1 或 MUT-USP2-AS1 共转染 HEK293 细胞,发现 WT-USP2-AS1 组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而 MUT-USP2-AS1 组无明显变化,同样,共转染 miR-134-5p 模拟物与 WT-PHLDA2 或 MUT-PHLDA2 后,WT-PHLDA2 组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MUT-PHLDA2 组无明显变化,说明 USP2-AS1 可通过竞争性结合 miR-134-5p 调节 PHLDA2 的表达。
最后,rescue 实验验证 USP2-AS1 是否通过与 miR-134-5p 相互作用促进结直肠癌发展,CCK-8 实验证明,USP2-AS1 敲低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但 miR-134-5p 抑制剂可部分逆转这种抑制作用;集落形成和 EdU 实验也证实,USP2-AS1 下调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而 miR-134-5p 下调可部分逆转这种抑制作用;迁移实验显示,miR-134-5p 下调可部分挽救 USP2-AS1 下调对细胞迁移的影响,表明沉默 USP2-AS1 可减少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而沉默 miR-134-5p 可部分挽救这些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 USP2-AS1 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可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能力,减少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为 USP2-AS1 通过招募 IGF2BP2 和吸附 miR-134-5p 来上调 PHLDA2 的表达,进而激活 PI3K/AKT 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的恶性进展,提示 USP2-AS1 可能是结直肠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干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