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反射区:健康新视角
1 全身反射区概述
全身反射区(WBRZ)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可分为三大主要反射区:内脏反射区、躯体反射区和中枢反射区。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些区域,制作了从前后和侧面观察的全身反射区图谱,其中各区域用不同颜色标记,还标注了一些穴位的位置,并与14条经络进行对比。不过,由于多个反射区同时存在于身体表面,不可避免地会有部分区域重叠。
需要注意的是,各反射区的边界主要依据常见穴位、特殊或新发现穴位的功效及其分类结果来确定,同时也参考了内脏牵涉痛、躯体放射痛或传导痛在体表的常见分布模式。但目前的全身反射区图谱仍处于初步阶段,无法涵盖所有特殊或新穴位,许多穴位的功效也尚不确定,而且内脏牵涉痛和躯体放射痛的分布模式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因此各反射区的边界并非固定不变,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除了上述三种反射区,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喉咙在头部也有特定的反射区,其分布情况在图谱中有所展示,而它们在四肢远端的反射区较为分散,这里仅作文字描述。这些远端反射区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与四肢的中枢反射区重叠;二是器官与其对应的远端反射区位于身体的同一侧(前侧、外侧或后侧)。
2 内脏反射区
2.1 分布规则
内脏反射区有三条分布规则:
1. 位于躯干靠近内脏的背侧和腹侧。
2. 主要分布在四肢的阴侧,即上肢内侧和下肢前内侧。
3. 膈以上内脏(肺、心脏和部分胃)的反射区在上肢内侧,膈以下内脏(大部分胃、肠、肝、脾、胆囊、肾、膀胱和生殖器)的反射区在下肢前内侧。
内脏反射区可进一步分为六个子区域:肺、肠、心脏、泌尿生殖系统、胃和食管以及肝、胆囊、脾和胰腺。当某些内脏出现紊乱时,相应的内脏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5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