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逻辑设计原理:从基础到优化
1. 素蕴含项的选择
在逻辑函数化简中,素蕴含项的选择是关键步骤。为了系统地确定哪些素蕴含项应包含在最小和中,我们需要引入两个重要定义:
- 区分 1 单元 :逻辑函数的一个输入组合,仅由一个素蕴含项覆盖。
- 本质素蕴含项 :覆盖一个或多个区分 1 单元的素蕴含项。
由于本质素蕴含项是唯一覆盖某些 1 单元的素蕴含项,因此它必须包含在逻辑函数的每个最小和中。素蕴含项选择过程的第一步是识别区分 1 单元和相应的素蕴含项,并将本质素蕴含项包含在最小和中。然后,我们只需确定如何覆盖那些未被本质素蕴含项覆盖的 1 单元(如果有的话)。
例如,对于函数 (F = \Sigma_{W,X,Y,Z}(2,3,4,5,6,7,11,13,15)),所有的 1 单元都被本质素蕴含项覆盖,所以无需进一步处理。而对于函数 (F = \Sigma_{W,X,Y,Z}(0,1,2,3,4,5,7,14,15)),移除本质素蕴含项及其覆盖的 1 单元后,得到一个简化图,其中只有一个 1 单元和两个覆盖它的素蕴含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 (W’ \cdot Z) 乘积项,因为它的输入较少,成本较低。
对于更复杂的情况,我们需要另一个定义:
- 覆盖关系 :在简化图中,给定两个素蕴含项 (P) 和 (Q),如果 (P) 至少覆盖了 (Q) 所覆盖的所有 1 单元,则称 (P) 覆盖 (Q)(记为 (P \cdots Q))。
如果 (P) 的成本不高于 (Q) 且覆盖 (Q),那么从考虑中移除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