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种群增长与指数模型解析
1. 有性生殖与种群增长基础
有性生殖为后代带来了变异性。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后代的遗传物质由两个不同的亲代提供,且这两种遗传贡献并非简单相加,而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组合,使得后代往往与亲代有很大差异,并且每个后代之间也通常不同,这一点我们通过对比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就能得到验证。
有性生殖所引发的变异,最大程度地增加了至少有一部分后代能适应特定环境的几率。当然,这也意味着许多后代会死亡,但在自然界中,死亡的个体可作为其他生物的食物。有性生殖广泛存在于从人类到单细胞生物(如变形虫和细菌)等各种生物中。实际上,那些生命周期中不包含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常特殊,通常会基于这一事实被归入特殊的分类类别。
2. 种群增长及其限制
2.1 种群规模的重要性
种群的规模及其变化趋势,对该种群自身、与之相互作用的其他种群以及环境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例如,复活节岛的波利尼西亚人口曾增长到超出岛屿资源所能承载的程度,给岛上的大多数动植物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生活在海雀繁殖地附近的大量海鸥,会导致海雀幼鸟的高死亡率;在疾病高峰期,受害者体内每毫升的病原体载量可达(10^9)个。
2.2 无限制的指数增长
达尔文的进化模型指出,出生的生物数量超过了能够存活的数量。假设某种生物能够无限制地繁殖,在每个繁殖周期数量翻倍,经过(N)个繁殖周期后,生物数量将达到(2^N)个;若每个繁殖周期数量增加(M)倍,则经过(N)个繁殖周期后,生物数量为(M^N)个,这种增长就是指数增长,会迅速导致数量变得极其庞大。
许多细菌每(20)分钟就能数量翻倍,每个细胞每天理论上可产生(4.7×10^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2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