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科学中的关键概念:CIE色度图、纯度、主波长与显色指数
1. 阿贝尼效应与色度图的发展
阿贝尼效应于1909年首次被观察到,当白光添加到单色光中时会出现色相偏移现象。在色度图中,白光(如等能刺激)与单色光混合的轨迹是一条直线。然而,色度图缺乏感知均匀性的问题,促使人们探索XYZ系统的非线性变换,最终催生了CIE(1976)L a b*色彩空间(即CIELAB)。
目前,有两个CIE xy色度空间,分别对应1931年(2°视角)和1964年(10°视角)的标准观察者。当前正在探索一种包含视角参数的CIE标准观察者,以实现一系列相关的色度图。
2. CIE色度图、纯度和主波长的定义
2.1 色度图
色度图是一种平面图表,其中由色度坐标指定的点代表颜色刺激的色度。在CIE标准比色系统中,通常将y作为纵坐标,x作为横坐标,从而得到x, y色度图。
2.2 纯度(颜色刺激的)
纯度是衡量单色刺激和指定消色差刺激在相加混合时,与所考虑的颜色刺激相匹配的比例的指标。对于紫色刺激,单色刺激由紫色边界上的一个点所代表的刺激替代。比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测量,如“激发纯度”和“比色纯度”。
2.3 激发纯度 [pe]
激发纯度由CIE 1931或1964标准比色系统色度图上两个共线距离的比值NC/ND定义。第一个距离是代表所考虑颜色刺激的点C与代表指定消色差刺激的点N之间的距离,第二个距离是点N与光谱轨迹上所考虑颜色刺激主波长处的点D之间的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pe = \frac{y - y_n}{y_d - y_n}]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