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技术深度解析:从Swarm到图灵完备性
1. Swarm数据存储
在以太坊的生态系统中,Swarm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存储方式。当数据上传到Swarm时,这些数据会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块,即数据块(chunks)。每个数据块都会生成一个单向的Swarm哈希,同时伴有标识符和访问地址。这些哈希地址具有不可变性,也就是说,一旦数据内容发生改变,每个数据块的哈希地址也会相应改变。
这些数据块的哈希值会被打包成另一个数据块,而这个新的数据块又会有自己的哈希值。通过这种方式,数据内容会被映射到一个块树(chunk tree),本质上就是一个默克尔树(Merkle tree)。即使是像流式视频这样的大型文件,这种分层的Swarm哈希也能确保数据完整性不丢失,并允许受保护的随机访问。
要访问Swarm中的内容,我们需要借助清单文件(manifest)。这个文件描述了一个文档集合,文档可以是文件系统目录、虚拟服务器或数据库索引。清单文件就像是一本书的目录,它能让我们知道内容是什么以及在哪里可以找到。它作为元数据,通过指定路径和相应的内容哈希,实现基于统一资源定位符(URL)的内容检索。
Swarm节点地址与数据位于同一地址空间。参与网络的Swarm节点有自己的基础地址,称为bzzkey。这个bzzkey实际上是以太坊地址的哈希值,也就是节点的Swarm基础账户。在Swarm中,不存在删除或移除数据的概念,一旦数据上传,就无法撤销。在Swarm发布之前,以太坊使用的是星际文件系统(IPFS)。
2. Whisper隐私通信协议
在当今时代,黑客和监控技术日益先进,黑客甚至无需拦截正在安全通道中传输的实际消息,仅通过研究消息的“影子”就能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