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纳米管的AMS/RF IC互连性能分析
1. 引言
在模拟混合信号与射频(AMS/RF)集成电路(IC)设计中,互连对于传输电流和施加电压至关重要。随着碳纳米管在电子应用中的引入,高效高速的互连得以实现,优化了集成电路的电气性能,同时避免了传统铜互连存在的电迁移、寄生元件值大、延迟长和热耗散高等问题。
2. 背景
2.1 互连的作用与挑战
互连的主要目的是在集成电路中分配电源、接地、时钟和其他信号。然而,随着半导体器件尺寸的不断缩小,互连技术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全局互连的延迟未能随技术发展而按比例缩小,互连单位长度的RC延迟因导体高度和宽度的同时减小而呈二次方增加。此外,铜互连在达到最大电流密度时会发生电迁移失效,在高频下操作存在长延迟,且难以满足新型AMS/RF电路所需的纵横比。
2.2 碳纳米管的优势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电学性能,如弹道传输(即除接触点外无电阻的电传输),使其在纳米电子学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TRS)预测,互连将使用超过10⁶ A/cm²的电流密度,而金属碳纳米管或石墨烯等材料能够实现这一要求。
2.3 面临的问题
使用碳纳米管互连时,需要解决其与不同材料(如基板、顶层涂层金属化和焊盘)的相互作用问题。目前提出的连接技术(如湿化学自组装、有机反应、隧道效应和压力变化等)可能存在毒性、损坏表面或改变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等问题。
3. VLSI设计中的互连缩放
3.1 争议与问题
在现代高速集成电路技术中,互连导线的优化至关重要。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小型化,
碳纳米管在AMS/RF IC互连中的性能分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