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中赋能患者:HAL系统的技术与伦理探索
1. 社会5.0:科技与社会融合的发展框架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CT)的进步,日本政府诊断出社会和经济状况处于“急剧变化的时代”。为应对挑战、引领技术发展新方向并让社会从颠覆性创新中受益,政府推出了2016 - 2020年的第五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该计划旨在实现“新的可能未来”,构想了以人机集成为核心的“超级智能社会”,即社会5.0。社会5.0能够精准响应各种社会需求,让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和语言的人都能克服差异。为此,政府致力于融合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这超越了德国提出的工业4.0对制造业和物流的关注,涵盖了教育、医疗、公共服务、交通和金融等科学、经济和社会领域。
不过,这个基本计划也像是一个高度规定性的政府项目,可能会引发对社会技术可控性的工具主义观念。但从认知设计的角度看,社会5.0反映了社会技术方法,旨在让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类“共存并协作”,推动了理解人机关系(HMR)的社会技术框架。
2. 控制论:实现社会5.0的途径
筑波大学运营着控制论研究中心(CCR),采用控制论方法作为实现社会5.0的基本方法之一。“控制论”是一个研发框架,运用多种方法来实现“人类、机器和信息系统的融合”,其核心方法包括控制论、机电一体化和信息学,还结合了机器人技术、神经科学、人体工程学、感性工程学、生理学、社会科学和伦理学。
控制论不是特定技术,而是一个跨学科的学术领域,涵盖从工程师、设备到用户和决策者的所有参与者,为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的研发提供环境。该计划体现了社会技术方法,旨在实现技术与人类的“共存和相互依存”,将机器视为支持人类的伙伴。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